![]() 作者: 干春松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9 页数: 336 定价: 3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063952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反思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新儒家将儒学窄化为心性之学的缺失,主张以精神理想和现实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审视儒家的本来面目和未来发展空间,书中有三个中心议题,其一是儒家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以康有为和孔教会为中心讨论儒家在近代中国如何面临制度化解体和重建的复杂进程;其三则是通过批林批孔等典型事例的分析,讨论儒家与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关联,思考如何重建儒家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 本书认为儒家应该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且中国人在进行制度创新和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儒家的资源。而超越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二元对立,是达成儒家价值重生、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 · · · · ·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越南儒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儒学》辑刊副主编。主要致力于制度儒学与中国近现代哲学、越南儒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新统》(2006)、《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2003)、《现代化与文化选择》(1998),《神仙传》(1992、1998、2005);编有《王国维学术经典集》(1997)、《文化传承和中国未来》(2004);译著有《传统与超越》(2000)等,另有合著作品及论文多种。 目录 · · · · · ·序前言 一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性 亲亲和尊尊:儒家和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 儒家的制度化和制度的儒家化 儒生的社会角色和自我定位 · · · · · ·() 序 前言 一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性 亲亲和尊尊:儒家和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 儒家的制度化和制度的儒家化 儒生的社会角色和自我定位 科举制度的衰落和制度化儒家的解体 儒家的制度化重建:康有为和孔教会 一个乡绅的心情:刘大鹏日记解读 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与重构 从“良知坎陷”到“理一分殊”:新儒家文化立场的矛盾与转折 天下,全球化时代的托古改制 1973年的梁漱溟和冯友兰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张岱年和后“批林批孔”时期的儒学观重建 知识、制度和儒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干春松、陈壁生 对话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急躁不得!
很不一样的体验
好书.值得观看.更是值得收藏.
目录完整,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