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大椿/刘劲杨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 2011-10 页数: 399 定价: 48.00元 丛书: 哲学元典选读丛书 ISBN: 9787300143484 内容简介 · · · · · ·《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以开放的视野,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诸方面勾勒出该学科五条基础研究进路,从繁多的经典著作中撷取精髓,精选出24篇基本文献.既强调文献的经典性,又兼顾当代思考的诉求与探索性,《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着重分析每种进路的方法与思想沿革.对每篇经典文献妥加研议.使科学技术哲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重要问题得以突显,是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精要读本,并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了多种阅读序列,《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亦可作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文献研读课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 · · · · ·刘劲杨,男,1973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1年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师从刘大椿先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复杂性、系统科学等交叉研究。作为主要完成者,曾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通讯》等重要学术期刊与报刊发表《复杂性与非决定论》、《整体论误区及其局限》等学术论文。 刘大椿,哲学家。江西于都人,1944年5月出生于贵州安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哲学院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在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主要著作有:《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1995... 目录 · · · · · ·第一章 科学哲学 导言 一、波普尔:关于人类知识的三种观点 二、库恩:科学发现的历史结构 三、拉卡托斯: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 四、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 五、布鲁尔:知识社会学中的强纲领 六、苏珊·哈克:既非神圣亦非骗局:批判常识主义的宣言第二章 技术哲学 导言 一、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二、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三,伊德:技术现象学 四、芬伯格:技术的工具理论和实体理论第三章 自然哲学 导言 一、石里克:自然哲学的任务 二、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三、贝塔朗菲:机体论概念 四、玻尔:量子物理学和哲学——因果性和互补性 五、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是否存在?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导言 一、默顿:新科学的动力 二、布什: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 三、巴伯:自由社会和极权社会中的科学 四、斯诺:里德演讲 五、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性第五章 科学思想史 导言 一、柯瓦雷:伽利略研究 二、萨顿:科学的历史 三、席文: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是否没有发生? 四、麦克莱伦第三、多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世界 拓展阅读书目第一章 科学哲学 导言 一、波普尔:关于人类知识的三种观点 二、库恩:科学发现的历史结构 三、拉卡托斯: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 四、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 五、布鲁尔:知识社会学中的强纲领 六、苏珊·哈克:既非神圣亦非骗局:批判常识主义的宣言第二章 技术哲学 导言 一、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二、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三,伊德:技术现象学 四、芬伯格:技术的工具理论和实体理论第三章 自然哲学 导言 一、石里克:自然哲学的任务 二、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三、贝塔朗菲:机体论概念 四、玻尔:量子物理学和哲学——因果性和互补性 五、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是否存在?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导言 一、默顿:新科学的动力 二、布什: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 三、巴伯:自由社会和极权社会中的科学 四、斯诺:里德演讲 五、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性第五章 科学思想史 导言 一、柯瓦雷:伽利略研究 二、萨顿:科学的历史 三、席文: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是否没有发生? 四、麦克莱伦第三、多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世界 拓展阅读书目 · · · · · · () |
非常喜欢
还没看 不错
非常棒
这本书让我生气了,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