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Evi Nemeth/Garth Snyder/Trent R. Hein/Ben Whaley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张辉 出版年: 2012-6 页数: 965 定价: 1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5279002 内容简介 · · · · · ·《UNIX/Linux 系统管理技术手册(第4版)》分为三大部分分析:第一部分全面介绍了运行单机Linux系统涉及的各种管理知识和技术,如系统引导和关机、进程控制、文件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备份、软件配置以及cron和系统日志的管理使用等。第二部分从详细讲解TCP/IP协议基本原理开始,深入讨论了网络的两大基本应用——域名系统和路由技术,然后逐章讲解Linux上的各种Internet关键应用,如电子邮件、NFS、文件共享、Web托管和Internet服务,在这部分里还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网络硬件、网络管理与调试以及系统安全。第三部分包括了多种不容忽视的重要主题:X窗口系统、打印系统、系统维护与环境、性能分析、与Windows系统的协作、串行设备、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内核、系统守护进程以及政策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等。 作者简介 · · · · · ·Evi Nemeth已经从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计算机科学系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了,但是她仍然在参与CAIDA的网络研究工作,CAIDA是圣地亚哥超级计算中心(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的Internet数据分析协作组织(Cooperative Association for Internet Data Analysis) Garth Snyder曾经在NeXT和Sun公司工作过,他从斯沃索莫学院(Swarthmore College)获得了电机工程专业的学位,并且在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取得MD和MBA学位。 Trent R. Hein(trent@atrust.com)是Applied Trust Engineering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目录 · · · · · ·第一部分 基本管理技术 1第1章 从何处入手 2 1.1 系统管理员的基本任务 3 1.1.1 账号管理 3 1.1.2 增删硬件 3 1.1.3 执行备份 3 · · · · · ·() 第一部分 基本管理技术 1 第1章 从何处入手 2 1.1 系统管理员的基本任务 3 1.1.1 账号管理 3 1.1.2 增删硬件 3 1.1.3 执行备份 3 1.1.4 安装和更新软件 3 1.1.5 监视系统 4 1.1.6 故障诊断 4 1.1.7 维护本地文档 4 1.1.8 时刻警惕系统安全 4 1.1.9 救火 4 1.2 读者的知识背景 4 1.3 UNIX和Linux之间的摩擦 5 1.4 Linux的发行版本 7 1.5 本书使用的示例系统 8 1.5.1 用作示例的Linux发行版本 8 1.5.2 用作示例的UNIX发行版本 9 1.6 特定于系统的管理工具 10 1.7 表示法和印刷约定 10 1.8 单位 11 1.9 手册页和其他联机文档 12 1.9.1 手册页的组织 12 1.9.2 man:读取手册页 13 1.9.3 手册页的保存 14 1.9.4 GNUTexinfo 14 1.10 其他的权威文档 14 1.10.1 针对系统的专门指南 14 1.10.2 针对软件包的专门文档 15 1.10.3 书籍 15 1.10.4 RFC和其他Internet文档 16 1.10.5 LDP 16 1.11 其他的信息资源 16 1.12 查找和安装软件的途径 17 1.12.1 判断软件是否已经安装 18 1.12.2 增加新软件 18 1.12.3 从源代码编译软件 20 1.13 重压下的系统管理员 21 1.14 推荐读物 21 1.15 习题 23 第2章 脚本和shell 24 2.1 shell的基础知识 25 2.1.1 编辑命令 25 2.1.2 管道和重定向 25 2.1.3 变量和引用 27 2.1.4 常见的过滤命令 27 2.2 bash脚本编程 30 2.2.1 从命令到脚本 31 2.2.2 输入和输出 32 2.2.3 命令行参数和函数 33 2.2.4 变量的作用域 34 2.2.5 控制流程 35 2.2.6 循环 36 2.2.7 数组和算术运算 38 2.3 正则表达式 39 2.3.1 匹配过程 40 2.3.2 普通字符 40 2.3.3 特殊字符 40 2.3.4 正则表达式的例子 41 2.3.5 捕获 42 2.3.6 贪心、懒惰和灾难性的回溯 43 2.4 Perl编程 44 2.4.1 变量和数组 45 2.4.2 数组和字符串文字 45 2.4.3 函数调用 46 2.4.4 表达式里的类型转换 46 2.4.5 字符串表达式和变量 46 2.4.6 哈希 46 2.4.7 引用和自动生成 48 2.4.8 Perl语言里的正则表达式 48 2.4.9 输入和输出 49 2.4.10 控制流程 50 2.4.11 接受和确认输入 51 2.4.12 Perl用作过滤器 52 2.4.13 Perl的附加模块 53 2.5 Python脚本编程 54 2.5.1 Python快速入门 54 2.5.2 对象、字符串、数、列表、字典、元组和文件 56 2.5.3 确认输入的例子 57 2.5.4 循环 58 2.6 脚本编程的最佳实践 59 2.7 推荐读物 60 Shell基础知识和bash脚本编程 60 正则表达式 60 Perl脚本编程 60 Python脚本编程 61 2.8 习题 61 第3章 引导和关机 62 3.1 引导 62 3.1.1 恢复模式下引导进入shell 63 3.1.2 引导过程的步骤 63 3.1.3 初始化内核 63 3.1.4 配置硬件 64 3.1.5 创建内核进程 64 3.1.6 操作员干预(仅限恢复模式) 64 3.1.7 执行启动脚本 65 3.1.8 引导进程完成 65 3.2 引导PC 65 3.3 GRUB:全面统一的引导加载程序 66 3.3.1 内核选项 67 3.3.2 多重引导 68 3.4 引导进入单用户模式 68 3.4.1 用GRUB引导单用户模式 68 3.4.2 SPARC上的单用户模式 69 3.4.3 HP-UX的单用户模式 69 3.4.4 AIX的单用户模式 70 3.5 启动脚本 70 3.5.1 init及其运行级 70 3.5.2 启动脚本概述 71 3.5.3 Red Hat启动脚本 73 3.5.4 SUSE的启动脚本 74 3.5.5 Ubuntu的启动脚本和Upstart守护进程 75 3.5.6 HP-UX的启动脚本 75 3.5.7 AIX的启动 76 3.6 引导Solaris 77 3.6.1 Solaris的SMF 77 3.6.2 崭新的世界:用SMF引导系统 79 3.7 重新引导和关机 79 3.7.1 shutdown:停止系统的妥善方式 79 3.7.2 halt和reboot:关闭系统的更简单方式 80 3.8 习题 80 第4章 访问控制和超级权限 82 4.1 传统的UNIX访问控制 82 4.1.1 文件系统的访问控制 83 4.1.2 进程的所有权 83 4.1.3 root账号 84 4.1.4 setuid和setgid执行方式 84 4.2 现代的访问控制 85 4.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85 4.2.2 SELinux:增强安全性的Linux 86 4.2.3 POSIX能力(Linux) 86 4.2.4 PAM:可插入式身份验证模块 87 4.2.5 Kerberos:第三方的加密验证 87 4.2.6 访问控制列表 87 4.3 实际中的访问控制 87 4.3.1 选择root的口令 88 4.3.2 登录进入root账号 89 4.3.3 su:替换用户身份 89 4.3.4 sudo:受限的su 89 4.3.5 口令保险柜和口令代管 92 4.4 root之外的其他伪用户 92 4.5 习题 93 第5章 进程控制 94 5.1 进程的组成部分 94 5.1.1 PID:进程的ID号 95 5.1.2 PPID:父PID 95 5.1.3 UID和EUID:真实的和有效的用户ID 95 5.1.4 GID和EGID:真实的和有效的组ID 96 5.1.5 谦让度 96 5.1.6 控制终端 96 5.2 进程的生命周期 96 5.3 信号 97 5.4 kill: 发送信号 99 5.5 进程的状态 100 5.6 nice和renice:影响调度优先级 101 5.7 ps:监视进程 102 5.8 用top、prstat和topas动态监视进程 105 5.9 /proc文件系统 105 5.10 strace、truss和tusc:追踪信号和系统调用 107 5.11 失控进程 108 5.12 推荐读物 108 5.13 习题 109 第6章 文件系统 110 6.1 路径名称 111 6.1.1 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111 6.1.2 文件名中的空白 112 6.2 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 112 6.3 文件树的组织 114 6.4 文件类型 116 6.4.1 普通文件 117 6.4.2 目录 117 6.4.3 字符设备文件和块设备文件 118 6.4.4 本地域套接口 118 6.4.5 有名管道 119 6.4.6 符号链接 119 6.5 文件属性 119 6.5.1 权限位 120 6.5.2 setuid和setgid位 120 6.5.3 粘附位 121 6.5.4 ls:列出和查看文件 121 6.5.5 chmod:改变权限 122 6.5.6 chown和chgrp:改变归属关系和组 123 6.5.7 umask:分配默认的权限 124 6.5.8 Linux上的额外标志 124 6.6 访问控制列表 125 6.6.1 UNIX ACL简史 126 6.6.2 ACL的实现 126 6.6.3 系统支持的ACL 127 6.6.4 POSIX的ACL 127 6.6.5 NFSv4的ACL 130 6.7 习题 134 第7章 添加新用户 136 7.1 /etc/passwd文件 137 7.1.1 登录名 138 7.1.2 加密的口令 139 7.1.3 UID号 140 7.1.4 默认的GID号 141 7.1.5 GECOS字段 141 7.1.6 主目录 142 7.1.7 登录shell 142 7.2 /etc/shadow和/etc/security/passwd文件 142 7.3 /etc/group文件 145 7.4 添加用户:基本步骤 146 7.4.1 编辑passwd和group文件 146 7.4.2 设置口令 147 7.4.3 创建主目录并安装启动文件 147 7.4.4 设置权限和所属关系 148 7.4.5 设置邮件主目录 148 7.4.6 配置角色和管理特权 148 7.4.7 收尾步骤 148 7.5 用useradd添加用户 149 7.5.1 Ubuntu上的useradd 150 7.5.2 SUSE上的useradd 150 7.5.3 Red Hat上的useradd 151 7.5.4 Solaris上的useradd 151 7.5.5 HP-UX上的useradd 152 7.5.6 AIX的useradd 152 7.5.7 useradd举例 154 7.6 用newusers成批添加用户(Linux) 154 7.7 删除用户 155 7.8 禁止登录 156 7.9 用系统的专门工具管理用户 157 7.10 用PAM降低风险 157 7.11 集中管理账号 157 7.11.1 LDAP和Active Directory 158 7.11.2 单一登录系统 158 7.11.3 身份管理系统 158 7.12 推荐读物 159 7.13 习题 159 第8章 存储 161 8.1 只想加一块硬盘! 161 8.1.1 Linux的做法 162 8.1.2 Solaris的做法 162 8.1.3 HP-UX的做法 163 8.1.4 AIX的做法 163 8.2 存储硬件 164 8.2.1 硬盘 164 8.2.2 固态盘 165 8.3 存储硬件接口 166 8.3.1 PATA接口 167 8.3.2 SATA接口 168 8.3.3 并行SCSI 168 8.3.4 串行SCSI 170 8.3.5 SCSI和SATA的比较 170 8.4 层层剖析:存储上的软件 171 8.5 硬盘的安装和底层管理 173 8.5.1 在硬件层面上的安装核实 173 8.5.2 磁盘设备文件 173 8.5.3 格式化和坏块管理 176 8.5.4 ATA安全擦除 176 8.5.5 hdparm:设置磁盘和接口参数(Linux) 177 8.5.6 使用SMART监视磁盘 179 8.6 磁盘分区 179 8.6.1 传统的分区方式 180 8.6.2 Windows的分区 181 8.6.3 GPT:GUID分区表 182 8.6.4 Linux的分区 183 8.6.5 Solaris的分区 183 8.6.6 HP-UX的分区 183 8.7 RAID: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183 8.7.1 软硬RAID对比 184 8.7.2 RAID的级别 184 8.7.3 硬盘故障恢复 186 8.7.4 RAID 5的缺点 186 8.7.5 mdadm:Linux上的软RAID 187 8.8 逻辑卷管理 189 8.8.1 LVM的实现 190 8.8.2 Linux的逻辑卷管理 191 8.8.3 HP-UX的逻辑卷管理 194 8.8.4 AIX的逻辑卷管理 196 8.10 文件系统 197 8.9.1 Linux文件系统:ext家族的文件系统 197 8.9.2 HP-UX文件系统 198 8.9.3 AIX的JFS2文件系统 198 8.9.4 文件系统的术语 199 8.9.5 文件系统的多态性 199 8.9.6 mkfs:格式化文件系统 200 8.9.7 fsck: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 200 8.9.8 挂载文件系统 201 8.9.9 设置自动挂载 201 8.9.10 挂载USB设备 203 8.9.11 启用交换分区 204 8.10 ZFS:解决所有存储问题 204 8.10.1 ZFS体系结构 205 8.10.2 举例:Solaris磁盘分区 205 8.10.3 文件系统和属性 206 8.10.4 属性继承 207 8.10.5 每个用户一个文件系统 208 8.10.6 快照和克隆 208 8.10.7 原始卷 209 8.10.8 通过NFS、CIFS和iSCSI共享文件系统 209 8.10.9 存储池管理 210 8.11 存储区域网络 211 8.11.1 SAN网络 212 8.11.2 iSCSI:SCSI over IP 213 8.11.3 从iSCSI卷引导 214 8.11.4 iSCSI的厂商特性 214 8.12 习题 216 第9章 周期性进程 218 9.1 cron:按时间表执行命令 218 9.2 crontab文件的格式 219 9.3 crontab管理 220 9.4 Linux及其Vixie-CRON的扩展 221 9.5 cron的常见用途 222 9.5.1 简单的提醒功能 222 9.5.2 清理文件系统 223 9.5.3 配置文件的网络分布 224 9.5.4 循环日志文件 224 9.6 习题 224 第10章 备份 225 10.1 备份基本原理 226 10.1.1 从中心位置执行所有的备份 226 10.1.2 给备份介质加卷标 226 10.1.3 选择合理的备份间隔 226 10.1.4 仔细选择文件系统 227 10.1.5 在单一介质上做日常转储 227 10.1.6 异地保存介质 227 10.1.7 保护备份 228 10.1.8 备份期间限制活动 228 10.1.9 查验介质 228 10.1.10 发掘介质的寿命 229 10.1.11 为备份而设计数据 229 10.1.12 做最坏的准备 230 10.2 备份设备和介质 230 10.2.1 光盘:CD-R/RW、DVD±R/RW、DVD-RAM和蓝光 231 10.2.2 便携和移动硬盘 231 10.2.3 磁带概述 231 10.2.4 小型磁带机:8mm磁带和DDS/DAT 232 10.2.5 DLT和S-DLT 232 10.2.6 AIT和SAIT 232 10.2.7 VXA和VXA-X 233 10.2.8 LTO 233 10.2.9 自动选带机、自动换带机以及磁带库 233 10.2.10 硬盘 233 10.2.11 因特网和云备份服务 234 10.2.12 介质类型小结 234 10.2.13 设备选型 235 10.3 节省空间和时间与增量备份 235 10.3.1 简单的计划 236 10.3.2 适中的计划 236 10.4 用dump建立备份机制 236 10.4.1 转储文件系统 237 10.4.2 用restore从转储中恢复 239 10.4.3 恢复整个文件系统 241 10.4.4 恢复到新硬盘上 242 10.5 为系统升级而执行转储和恢复 242 10.6 使用其他存档程序 242 10.6.1 tar: 给文件打包 242 10.6.2 dd:处理位流 243 10.6.3 ZFS的备份 244 10.7 使用同一卷磁带上的多个文件 244 10.8 Bacula 245 10.8.1 Bacula的模型 246 10.8.2 设置Bacula 246 10.8.3 安装数据库和Bacula的守护进程 247 10.8.4 配置Bacula的守护进程 247 10.8.5 公共的配置段 248 10.8.6 bacular-dir.conf:配置控制文件 249 10.8.7 bacula-sd.conf:配置存储守护进程 252 10.8.8 bconsole.conf:配置控制台 253 10.8.9 安装和配置客户端的文件守护进程 253 10.8.10 启动Bacula的守护进程 253 10.8.11 向存储池添加介质 254 10.8.12 执行一次手工备份 254 10.8.13 执行一次恢复工作 254 10.8.14 给Windows客户机做备份 257 10.8.15 监视和调试Bacula的配置 257 10.8.16 Bacula的技巧和窍门 258 10.8.17Bacula的替代工具 258 10.9 商用备份产品 259 10.9.1 ADSM/TSM 259 10.9.2 VeritasNetBackup 259 10.9.3 EMCNetWorker 260 10.9.4 其他选择 260 10.10 推荐读物 260 10.11 习题 260 第11章 系统日志与日志文件 262 11.1 日志文件的位置 263 11.1.1 不用管理的文件 264 11.1.2 厂商特有的文件 265 11.2 syslog:系统事件的日志程序 266 11.2.1 syslog的体系结构 266 11.2.2 配置syslogd 267 11.2.3 配置文件举例 269 11.2.4 调试syslog 271 11.2.5 syslog的其他替代方案 271 11.2.6 Linux内核和引导时刻日志 272 11.3 AIX:日志记录和出错处理 273 11.3.1 AIX的syslog配置 274 11.4 logrotate: 管理日志文件 275 11.5 分析日志文件 276 11.6 日志记录的策略 277 11.7 习题 278 第12章 软件安装和管理 280 12.1 安装Linux和OpenSolaris 280 12.1.1 从网络引导PC 281 12.1.2 为Linux设置PXE 281 12.1.3 非PC的网络引导 282 12.1.4 Kickstart:RHEL的自动安装程序 282 12.1.5 AutoYaST:SUSE的自动安装工具 284 12.1.6 用Ubuntu的安装程序自动安装 285 12.2 安装Solaris 286 12.2.1 使用JumpStart网络安装 287 12.2.2 使用自动安装程序进行网络安装 290 12.3 安装HP-UX 291 12.3.1 用Ignite-UX自动安装 293 12.4 使用NIM安装AIX 293 12.5 软件包管理 294 12.6 Linux的高级软件包管理系统 295 12.6.1 rpm:管理RPM软件包 295 12.6.2 dpkg:管理Debian的软件包 296 12.7 Linux的高级软件包管理系统 297 12.7.1 软件包的库 298 12.7.2 RHN:Red Hat网络 299 12.7.3 APT:高级软件包工具 299 12.7.4 配置apt-get 300 12.7.5 /etc/apt/sources.list文件的例子 301 12.7.6 创建本地的库镜像 301 12.7.7 自动执行apt-get 302 12.7.8 yum:管理RPM的发布 302 12.7.9 Zypper:SUSE的软件包管理 303 12.8 UNIX的软件包管理 304 12.8.1 Solaris软件包 304 12.8.2 HP-UX软件包 305 12.8.3 AIX的软件管理 307 12.9 版本控制 307 12.9.1创建备份文件 307 12.9.2 正规的版本控制系统 308 12.9.3 Subversion 309 12.9.4 Git 310 12.10 软件的本地化和配置 313 12.10.1 本地化的组织 313 12.10.2 测试 314 12.10.3 本地编译软件 314 12.10.4 发布本地软件 315 12.11 配置管理工具 315 12.11.1 cfengine:计算机免疫系统 316 12.11.2 LCFG:大规模配置系统 316 12.11.3 Template Tree 2:cfengine的帮手 316 12.11.4 DMTF/CIM:公共信息模型 317 12.12 通过NFS共享软件 317 12.12.1 软件包的名字空间 318 12.12.2 依赖关系的管理 318 12.12.3 封装脚本 319 12.13 推荐读物 319 12.14 习题 320 第13章 驱动程序和内核 321 13.1 内核的适应性 322 13.2 驱动程序和设备文件 322 13.2.1 设备文件和设备号 323 13.2.2 创建设备文件 324 13.2.3 设备的命名约定 324 13.2.4 自定义内核和可加载模块 325 13.3 配置Linux内核 325 13.3.1 调整Linux内核参数 325 13.3.2 构造Linux内核 327 13.3.3 内核没问题就不要改它 327 13.3.4 配置内核选项 327 13.3.5 构建Linux内核的二进制文件 328 13.3.6 添加Linux设备驱动程序 329 13.4 配置Solaris内核 330 13.4.1 Solaris内核区 330 13.4.2 用/etc/system配置内核 331 13.4.3 添加一个Solaris设备驱动程序 332 13.4.4 调试Solaris的配置 332 13.5 配置HP-UX内核 333 13.6 管理AIX内核 334 13.6.1 ODM 334 13.6.2 内核调配 335 13.7 可加载内核模块 336 13.7.1 Linux的可加载内核模块 336 13.7.2 Solaris的可加载内核模块 337 13.8 Linux udev的意义和作用 338 13.8.1 Linux sysfs:设备对外的窗口 339 13.8.2 用udevadm浏览设备 339 13.8.3 构造规则和固定不变的名字 340 13.9 推荐读物 343 13.10 习题 343 第二部分 网络管理技术 345 第14章 TCP/IP网络 346 14.1 TCP/IP和Internet 346 14.1.1 Internet的运行管理 347 14.1.2 网络的标准和文献 347 14.2 连网技术概述 348 14.2.1 IPv4和IPv6 349 14.2.2 分组和封装 349 14.2.3 以太网组帧 350 14.2.4 最大传输单位(MTU) 350 14.3 分组地址 351 14.3.1 硬件(MAC)地址 351 14.3.2 IP地址 352 14.3.3 主机名“地址” 352 14.3.4 端口 352 14.3.5 地址类型 353 14.4 IP地址详解 353 14.4.1 IPv4地址分类 353 14.4.2 子网 354 14.4.3 计算子网的技巧和工具 355 14.4.4 CIDR:无类域间路由 356 14.4.5 地址分配 356 14.4.6 私用地址和NAT 357 14.4.7 IPv6地址 358 14.5 路由选择 359 14.5.1 路由表 360 14.5.2 ICMP重定向 361 14.6 ARP:地址解析协议 361 14.7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362 14.7.1 DHCP软件 363 14.7.2 DHCP的工作方式 363 14.7.3 ISC的DHCP服务器 363 14.8 安全问题 365 14.8.1 IP转发 365 14.8.2 ICMP重定向 365 14.8.3 源路由 365 14.8.4 广播ping和其他形式的定向广播 365 14.8.5 IP欺骗 366 14.8.6 基于主机的防火墙 366 14.8.7 虚拟私用网络 367 14.9 PPP:点对点协议 367 14.10 基本的网络配置 368 14.10.1 分配主机名和IP地址 368 14.10.2 ifconfig:配置网络接口 369 14.10.3 网络硬件参数 371 14.10.4 route:配置静态路由 371 14.10.5 配置DNS 373 14.11 特定于系统的网络配置 373 14.12 Linux连网 374 14.12.1 NetworkManager 374 14.12.2 Debian和Ubuntu的网络配置 375 14.12.3 SUSE的网络配置 375 14.12.4 Red Hat的网络配置 376 14.12.5 Linux的网络硬件配置选项 377 14.12.6 Linux的TCP/IP配置选项 378 14.12.7 有关安全的内核变量 380 14.12.8 Linux的NAT和包过滤 381 14.13 Solaris连网 381 14.13.1 基本网络配置 381 14.13.2 网络配置举例 383 14.13.3 DHCP的配置 384 14.13.4 ndd:调整TCP/IP和接口 384 14.13.5 安全 385 14.13.6 防火墙和过滤机制 386 14.13.7 NAT 386 14.13.8 Solaris连网的特别之处 387 14.14 HP-UX连网 387 14.14.1 基本网络配置 387 14.14.2 网络配置举例 388 14.14.3 DHCP的配置 389 14.14.4 动态的重新配置和调整 390 14.14.5 安全、防火墙、过滤和NAT 390 14.15 AIX连网 391 14.15.1 no:管理AIX的网络可配参数 392 14.16 推荐读物 393 14.17 习题 394 第15章 路由选择 395 15.1 近观包转发 396 15.2 路由守护进程和路由协议 398 15.2.1 距离向量协议 398 15.2.2 链路状态协议 399 15.2.3 代价度量 399 15.2.4 内部协议和外部协议 400 15.3 路由协议巡礼 400 15.3.1 RIP和RIPng:路由信息协议 400 15.3.2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401 15.3.4 EIGRP: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401 15.3.5 IS-IS:ISO的“标准” 402 15.3.6 RDP和NDP 402 15.3.7 BGP:边界网关协议 402 15.4 路由策略的选择标准 402 15.5 路由守护进程 403 15.5.1 routed:过时的RIP实现 404 15.5.2 gated:第一代的多协议路由守护进程 404 15.5.3 Quagga:主流的路由守护进程 404 15.5.4 ramd:HP-UX的多协议路由系统 405 15.5.5 XORP:计算机里的路由器 405 15.5.6 各操作系统的特性 405 15.6 思科路由器 406 15.7 推荐读物 408 15.8 习题 409 第16章 网络硬件 410 16.1 以太网:连网技术中的瑞士军刀 411 16.1.1 以太网的工作方式 412 16.1.2 以太网拓扑结构 412 16.1.3 无屏蔽双绞线 412 16.1.4 光纤 414 16.1.5 连接和扩展以太网 415 16.1.6 自动协商 416 16.1.7 以太网供电 416 16.1.8 巨大帧 417 16.2 无线:流动人士的LAN 417 16.2.1 无线网络的安全 418 16.2.2 无线交换机和轻量级AP 419 16.3 DSL和CM:最后一英里 419 16.4 网络测试和调试 420 16.5 建筑物布线 420 16.5.1 UTP电缆的选择 420 16.5.2 到办公室的连接 421 16.5.3 布线标准 421 16.6 网络设计问题 422 16.6.1 网络结构与建筑物结构 422 16.6.2 扩展 422 16.6.3 拥塞 423 16.6.4 维护和建档 423 16.7 管理问题 423 16.8 推荐的厂商 424 16.8.1 电缆和连接器 424 16.8.2 测试仪器 424 16.8.3 路由器/交换机 424 16.9 推荐读物 424 16.10 习题 425 第17章 DNS:域名系统 426 17.1 谁需要DNS 427 17.1.1 管理DNS 427 17.2 DNS的工作原理 428 17.2.1 资源记录 428 17.2.2 授权 429 17.2.3 缓存和效率 430 17.2.4 多重响应 430 17.3 DNS速成 430 17.3.1 向DNS添加新机器 431 17.3.2 配置DNS客户机 433 17.4 域名服务器 435 17.4.1 权威与仅缓存服务器 435 17.4.2 递归和非递归服务器 436 17.5 DNS名字空间 437 17.5.1 注册二级域名 438 17.5.2 创建子域 438 17.6 设计DNS环境 438 17.6.1 名字空间管理 439 17.6.2 权威服务器 439 17.6.3 缓存服务器 440 17.6.4 硬件要求 440 17.6.5 安全 441 17.6.6 总结 441 17.7 DNS的新特性 442 17.8 DNS数据库 443 17.8.1 区文件中的命令 444 17.8.2 资源记录 444 17.8.3 SOA记录 447 17.8.4 NS记录 448 17.8.5 A记录 449 17.8.6 PTR记录 449 17.8.7 MX记录 450 17.8.8 CNAME记录 451 17.8.9 巧用CNAME 452 17.8.10 SRV记录 453 17.8.11 TXT记录 454 17.8.12 IPv6资源记录 454 17.8.13 SPF记录 455 17.8.14 DKIM和ADSP记录 457 17.8.15 SSHFP资源记录 459 17.8.16 粘合记录:区之间的链接 460 17.9 BIND软件 461 17.9.1 判定版本 461 17.9.2 BIND的组成 463 17.9.3 配置文件 463 17.9.4 include语句 465 17.9.5 options语句 465 17.9.6 acl语句 470 17.9.7 (TSIG)key语句 471 17.9.8 trusted-keys语句 471 17.9.9 server语句 471 17.9.10 masters语句 472 17.9.11 logging语句 472 17.9.12 statistics-channels语句 473 17.9.13 zone语句 473 17.9.14 rndc的controls语句 475 17.9.15 分离式DNS和view语句 476 17.10 BIND配置举例 478 17.10.1 localhost区 478 17.10.2 一家小型的安全公司 479 17.10.3 ISC 481 17.11 NSD/Unbound软件 482 17.11.1 安装和配置NSD 483 17.11.2 运行nsd 488 17.11.3 安装和配置Unbound 488 17.12 更新区文件 494 17.12.1 区传送 494 17.12.2 BIND的动态更新 495 17.13 安全问题 497 17.13.1 再谈BIND访问控制列表 498 17.13.2 开放的解析器 499 17.13.3 在监管环境下运行 499 17.13.4 使用TSIG和TKEY保障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安全 500 17.13.5 为BIND设置TSIG 500 17.13.6 NSD里的TSIG 502 17.13.7 DNSSEC 502 17.13.8 DNSSEC策略 505 17.13.9 DNSSEC资源记录 505 17.13.10 启用DNSSEC 506 17.13.11 生成密钥对 507 17.13.12 区签名 509 17.13.13 DNSSEC信任链 510 17.13.14 DLV:域旁路认证 511 17.13.15 DNSSEC密钥延期 512 17.13.16 DNSSEC工具 513 17.13.17 调试DNSSEC 515 17.14 微软和DNS 516 17.15 测试和调试 516 17.15.1 BIND的日志功能 516 17.15.2 NSD/Unbound的日志功能 521 17.15.3 域名服务器的控制程序 521 17.15.4 域名服务器统计 523 17.15.5 用dig进行调试 524 17.15.6 残缺授权 525 17.15.7 其他DNS检查工具 526 17.15.8 性能问题 527 17.16 各操作系统的特定信息 527 17.16.1 Linux 528 17.16.2 Solaris 530 17.16.3 HP-UX 530 17.16.4 AIX 531 17.17 推荐读物 532 17.17.1 邮递列表和新闻组 532 17.17.2 书籍和其他文档 532 17.17.3 网上资源 533 17.17.4 RFC 533 17.18 习题 534 第18章 网络文件系统 535 18.1 NFS概述 535 18.1.1 状态问题 535 18.1.2 性能问题 536 18.1.3 安全 536 18.2 NFS的方法 536 18.2.1 NFS协议的版本和历史 537 18.2.2 传输协议 537 18.2.3 状态 537 18.2.4 文件系统导出 538 18.2.5 文件上锁机制 538 18.2.6 安全问题 539 18.2.7 NFSv4的标识映射 540 18.2.8 root访问与nobody账号 541 18.2.9 NFSv4的性能考虑 541 18.2.10 磁盘配额 541 18.3 服务器端NFS 542 18.3.1 share命令和dfstab文件(Solaris/HP-UX) 543 18.3.2 exportfs命令和exports文件(Linux/AIX) 544 18.3.3 在AIX上导出文件系统 544 18.3.4 在Linux上导出文件系统 545 18.3.5 nfsd:提供文件服务 547 18.4 客户端NFS 548 18.4.1 在启动时挂载远程文件系统 550 18.4.2 端口安全限制 550 18.5 NFSv4的标识映射 551 18.6 nfsstat:转储NFS统计信息 551 18.7 专用NFS文件服务器 552 18.8 自动挂载 552 18.8.1 间接映射文件 553 18.8.2 直接映射文件 554 18.8.3 主控映射文件 554 18.8.4 可执行的映射文件 554 18.8.5 自动挂载的可见性 555 18.8.6 重复的文件系统和自动挂载 555 18.8.7 自动的automount(除Linux之外其他系统上的NFSv3) 556 18.8.8 Linux的特定信息 556 18.9 推荐读物 557 18.10 习题 557 第19章 共享系统文件 558 19.1 共享什么 559 19.2 把文件复制到各处 559 19.2.1 NFS的选项 559 19.2.2 “推”系统和“拉”系统 560 19.2.3 rdist:推文件 560 19.2.4 rsync:更安全地传输文件 562 19.2.5 拉文件 564 19.3 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564 19.3.1 LDAP数据的结构 565 19.3.2 LDAP的特点 566 19.3.3 LDAP的文档和规范 567 19.3.4 OpenLDAP:传统的开源LDAP 567 19.3.5 389 Directory Server:另一种开源LDAP服务器 568 19.3.6 用LDAP代替/etc/passwd和/etc/group 568 19.3.7 LDAP查询 569 19.3.8 LDAP和安全 570 19.4 NIS:网络信息服务 570 19.4.1 NIS模型 571 19.4.2 理解NIS的工作方式 571 19.4.3 NIS的安全 572 19.5 确定管理信息源的优先级 573 19.5.1 nscd:缓存查找的结果 574 19.6 推荐读物 574 19.7 习题 574 第20章 电子邮件 576 20.1 邮件系统 577 20.1.1 用户代理 577 20.1.2 提交代理 578 20.1.3 传输代理 579 20.1.4 本地投递代理 579 20.1.5 消息库 579 20.1.6 访问代理 580 20.1.7 内容太多,时间太少 580 20.2 剖析邮件消息 580 20.2.1 阅读邮件信头 581 20.3 SMTP协议 582 20.3.1 EHLO 583 20.3.2 SMTP出错代码 583 20.3.3 SMTP身份验证 584 20.4 邮件系统的设计 585 20.4.1 使用邮件服务器 585 20.5 邮件别名 587 20.5.1 从文件中获取别名 589 20.5.2 发邮件给文件 589 20.5.3 发邮件给程序 590 20.5.4 别名举例 590 20.5.5 散列的别名数据库 590 20.5.6 邮递列表和实现清单的软件 590 20.5.7 维护邮递列表的软件包 591 20.6 内容扫描:垃圾邮件和恶意软件 591 20.6.1 垃圾邮件 592 20.6.2 伪造邮件 592 20.6.3 消息隐私 593 20.6.4 垃圾邮件过滤 593 20.6.5 何时过滤 593 20.6.6 灰名单技术/DCC 594 20.6.7 SpamAssassin 594 20.6.8 黑名单 595 20.6.9 白名单 595 20.6.10 邮件过滤库 596 20.6.11 SPF和Sender ID 596 20.6.12 DomainKeys、DKIM和ADSP 596 20.6.13 MTA特有的反垃圾邮件功能 597 20.6.14 MailScanner 597 20.6.15 amavisd-new 597 20.6.16 测试MTA的扫描效力 600 20.7 电子邮件配置 600 20.8 sendmail 601 20.8.1 开关文件 602 20.8.2 运行模式 603 20.8.3 邮件队列 604 20.9 配置sendmail 604 20.9.1 m4预处理器 605 20.9.2 sendmail的配置 605 20.9.3 从.mc样板文件构建配置文件 606 20.10 sendmail基本配置原语 607 20.10.1 表和数据库 607 20.10.2 通用宏和功能 608 20.10.3 客户端选项 612 20.10.4 配置选项 612 20.10.5 sendmail中处理垃圾邮件的功能 614 20.10.6 sendmail中的milter配置 616 20.10.7 amavisd和sendmail的连接 617 20.11 安全与sendmail 618 20.11.1 所有权 618 20.11.2 权限 619 20.11.3 向文件和程序更安全地发邮件 620 20.11.4 隐私选项 620 20.11.5 运行一个chroot过的sendmail(真正严格的要求) 621 20.11.6 拒绝服务攻击 622 20.11.7 SASL:简单的身份验证和安全层 622 20.11.8 TLS:传输层安全 622 20.12 sendmail的性能 623 20.12.1 投递方式 623 20.12.2 队列分组和信封分割 623 20.12.3 队列运行器 623 20.12.4 控制平均负载 624 20.12.5 队列中无法投递的消息 624 20.12.6 内核调优 625 20.13 sendmail测试和调试 626 20.13.1 队列监视 626 20.13.2 日志机制 627 20.14 Exim 627 20.14.1 安装Exim 628 20.14.2 Exim的启动脚本 629 20.14.3 Exim的工具 630 20.14.4 Exim的配置语言 631 20.14.5 Exim的配置文件 631 20.14.6 全局的配置选项 632 20.14.7 ACL 633 20.14.8 ACL内容扫描 636 20.14.9 身份验证器 637 20.14.10 路由 638 20.14.11 传输 640 20.14.12 重试配置 641 20.14.13 重写配置 641 20.14.14 本地扫描功能 642 20.14.15 amavisd和Exim的连接 642 20.14.16 日志机制 642 20.14.17 调试机制 643 20.15 Postfix邮件系统 644 20.15.1 Postfix的体系结构 644 20.15.2 安全 645 20.15.3 Postfix命令和文档 645 20.15.4 配置Postfix 646 20.15.5 虚拟域 649 20.15.6 访问控制 651 20.15.7 反垃圾邮件和病毒 653 20.15.8 用amavisd做内容过滤 654 20.15.9 调试 656 20.16 DKIM配置 657 20.16.1 DKIM:域密钥身份识别邮件 657 20.16.2 DKIM邮件过滤 658 20.16.3 在amavisd-new中配置DKIM 660 20.16.4 sendmail中的DKIM 660 20.16.5 Exim中的DKIM 661 20.16.6 Postfix中的DKIM 663 20.17 综合的电子邮件解决方案 663 20.18 推荐读物 664 20.19 习题 665 第21章 网络管理和调试 668 21.1 网络故障的检测 669 21.2 ping:检查主机是否正常 670 21.3 SmokePing:ping的累计统计 671 21.4 traceroute:跟踪IP包 672 21.5 netstat:获得网络统计信息 674 21.5.1 检查接口的配置信息 674 21.5.2 监视网络连接的状态 676 21.5.3 标识正在监听的网络服务 677 21.5.4 检查路由表 677 21.5.5 查看各种网络协议运行的统计信息 678 21.6 检查工作接口的活动 679 21.7 包嗅探器 680 21.7.1 tcpdump:业界标准的包嗅探器 680 21.7.2 Wireshark和TShark:增强型的tcpdump 681 21.8 ICSI Netslyzr 682 21.9 网络管理协议 683 21.10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684 21.10.1 SNMP的组织结构 684 21.10.2 SNMP协议的操作 685 21.10.3 RMON:远程监视MIB 686 21.11 NET-SNMP代理程序 686 21.12 网络管理应用程序 687 21.12.1 NET-SNMP工具 687 21.12.2 SNMP数据的采集和绘图 688 21.12.3 Nagios:基于事件的SNMP和服务监视工具 689 21.12.4 终极网络监测软件包:仍在寻觅 690 21.12.5 商业管理平台 690 21.13 NetFlow:面向连接的监视 691 21.13.1 用nfdump和Nfsen监测NetFlow数据 691 21.13.2 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NetFlow 693 21.14 推荐读物 693 21.15 习题 694 第22章 安全 696 22.1 UNIX安全吗? 697 22.2 安全性是如何受损害的 698 22.2.1 社交工程 698 22.2.2 软件漏洞 698 22.2.3 配置错误 699 22.3 安全的技巧和思想 699 22.3.1 补丁 700 22.3.2 不必要的服务 700 22.3.3 远程的事件日志 701 22.3.4 备份 701 22.3.5 病毒和蠕虫 701 22.3.6 特洛伊木马 702 22.3.7 隐匿木马 702 22.3.8 包过滤 702 22.3.9 口令 702 22.3.10 警惕性 703 22.3.11 普遍原则 703 22.4 口令和用户账号 703 22.4.1 口令时限 704 22.4.2 组登录名和共享登录名 704 22.4.3 用户的shell 704 22.4.4 获得root权限的办法 704 22.5 PAM:验证奇才 705 22.5.1 系统对PAM的支持 705 22.5.2 配置PAM 706 22.5.3 Linux上详细配置举例 708 22.6 setuid程序 709 22.7 有效使用chroot 709 22.8 加强安全的工具 710 22.8.1 nmap:网络端口扫描程序 710 22.8.2 Nessus:下一代的网络扫描程序 711 22.8.3 John the Ripper:找出不安全的口令 712 22.8.4 hosts_acces:主机访问控制 712 22.8.5 Bro:可编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713 22.8.6 Snort:流行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713 22.8.7 OSSEC: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714 22.9 强制访问控制(MAC) 716 22.9.1 SELinux 717 22.10 加密的安全工具 718 22.10.1 Kerberos:用于网络安全的统一方法 718 22.10.2 PGP:很好的私密性 719 22.10.3 SSH:安全的shell 719 22.10.4 Stunnel 722 22.11 防火墙 723 22.11.1 包过滤防火墙 724 22.11.2 如何过滤服务 724 22.11.3 状态检查防火墙 725 22.11.4 防火墙保险吗 725 22.12 Linux的防火墙功能 725 22.12.1 规则、链和表 726 22.12.2 规则目标 726 22.12.3 设置iptables防火墙 726 22.12.4 一个完整的例子 727 22.13 UNIX系统的IPFilter 729 22.14 VPN 731 22.14.1 IPSec隧道 731 22.14.2 VPN就够了吗 732 22.15 认证和标准 732 22.15.1 认证 733 22.15.2 安全标准 733 22.16 安全信息的来源 735 22.16.1 CERT: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注册服务商标 735 22.16.2 SecurityFocus.com网站和BugTraq邮递列表 735 22.16.3 施耐德的安全博客 735 22.16.4 SANS:系统管理、网络和安全协会 736 22.16.5 厂商特有的安全资源 736 22.16.6 其他邮递列表和网站 737 22.17 如何对付站点攻击 737 22.18 推荐读物 738 22.19 习题 739 第23章 Web主机托管 741 23.1 Web主机托管的基本知识 741 23.1.1 Web上资源的位置 742 23.1.2 统一资源定位符 742 23.1.3 HTTP工作原理 743 23.1.4 即时生成内容 743 23.1.5 应用服务器 744 23.1.6 负载均衡 745 23.2 HTTP服务程序的安装 746 23.2.1 选择服务器软件 746 23.2.2 安装Apache 747 23.2.3 配置Apache 748 23.2.4 运行Apache 749 23.2.5 分析日志文件 749 23.2.6 高性能主机托管的静态内容优化 749 23.3 虚拟接口 750 23.3.1 使用基于名字的虚拟主机 750 23.3.2 配置虚拟接口 750 23.3.3 告诉Apache有关虚拟接口的信息 753 23.4 SSL 753 23.4.1 产生签发证书的请求 754 23.4.2 配置Apache使用SSL 755 23.5 缓存和代理服务程序 755 23.5.1 Squid缓存和代理服务器 756 23.5.2 设置Squid 756 23.5.3 Apache的反向代理 757 23.6 超越上限 758 23.6.1 云计算 758 23.6.2 主机代管 758 23.6.3 内容分发网络 759 23.7 习题 759 第三部分 其他管理技术 761 第24章 虚拟化技术 762 24.1 虚拟技术的种类 763 24.1.1 全虚拟化 763 24.1.2 半虚拟化 764 24.1.3 操作系统级虚拟化 764 24.1.4 原生虚拟化 765 24.1.5 云计算 765 24.1.6 动态迁移 766 24.1.7 虚拟化技术比较 766 24.2 虚拟化技术的好处 766 24.3 实施方案 767 24.4 Linux虚拟化 768 24.4.1 Xen简介 768 24.4.2 Xen基础知识 768 24.4.3 用virt-install安装Xen的guest系统 769 24.4.4 Xen动态迁移 770 24.4.5 KVM 771 24.4.6 KVM的安装和使用 772 24.5 Solaris的zone和container 773 24.6 AIX的WPAR 776 24.7 HP-UX的IVM 777 24.7.1 创建和安装虚拟机 777 24.8 VMWARE 778 24.9 亚马逊的AWS 779 24.10 推荐读物 782 24.11 习题 782 第25章 X窗口系统 784 25.1 X显示管理器 786 25.2 运行一个X应用程序 787 25.2.1 环境变量DISPLAY 787 25.2.2 客户机身份验证 788 25.2.3 用SSH转发X连接 789 25.3 配置X服务器 790 25.3.1 Device段 791 25.3.2 Monitor段 792 25.3.3 Screen段 792 25.3.4 InputDevice段 793 25.3.5 ServerLayout段 794 25.3.6 xrandr:X服务器的配置工具 794 25.3.7 内核模式设定 795 25.4 故障排查和调试 795 25.4.1 X的特殊键盘组合 795 25.4.2 X服务器出问题 796 25.5 桌面环境简述 797 25.5.1 KDE 798 25.5.2 GNOME 798 25.5.3 KDE和GNOME谁更好 799 25.6 推荐读物 799 25.7 习题 799 第26章 打印 800 26.1 打印系统的体系结构 801 26.1.1 主要的打印系统 801 26.1.2 打印 801 26.2 CUPS的打印 802 26.2.1 打印系统的界面 802 26.2.2 打印队列 803 26.2.3 多台打印机和打印队列 803 26.2.4 打印机实例 803 26.2.5 网络打印 804 26.2.6 过滤器 804 26.2.7 CUPS服务器的管理 805 26.2.8 设置网络打印服务器 806 26.2.9 自动配置打印机 806 26.2.10 配置网络打印机 807 26.2.11 打印机的配置举例 807 26.2.12 设置打印机的类 807 26.2.13 关闭服务 808 26.2.14 其他配置工作 808 26.3 桌面打印环境 809 26.3.1 kprinter:打印文档 810 26.3.2 Konqueror和打印 810 26.4 SystemⅤ的打印 811 26.4.1 概述 811 26.4.2 打印目的地及打印类 812 26.4.3 lp简述 812 26.4.4 lpsched与lpshut:启动和停止打印 812 26.4.5 lpadmin:配置打印环境 813 26.4.6 lpadmin举例 815 26.4.7 lpstat:获取状态信息 815 26.4.8 cancel:删除打印作业 816 26.4.9 accept和reject:控制假脱机处理 816 26.4.10 enable和disable:控制打印 816 26.4.11 lpmove:转移作业 817 26.4.12 接口程序 817 26.4.13 lp系统混乱状况的处理方法 818 26.5 BSD和AIX的打印 818 26.5.1 BSD打印系统的体系结构概述 818 26.5.2 控制打印环境 819 26.5.3 lpd:假脱机打印程序 820 26.5.4 lpr:提交打印作业 820 26.5.5 lpq:查看打印队列 820 26.5.6 lprm:删除打印作业 820 26.5.7 lpc:管理性修改 821 26.5.8 /etc/printcap文件 823 26.5.9 printcap变量 823 26.6 漫长和奇特的历程 826 26.6.1 打印的历史和打印系统的出现 826 26.6.2 打印机的多样性 827 26.7 常用的打印软件 828 26.8 打印机的语言 829 26.8.1 PostScript 829 26.8.2 PCL 829 26.8.3 PDF 830 26.8.4 XPS 830 26.8.5 PJL 830 26.8.6 打印机驱动程序及其对PDL的处理 831 26.9 PPD文件 832 26.10 纸型 833 26.11 实际使用打印机的问题 834 26.11.1 打印机的选择 834 26.11.2 GDI打印机 834 26.11.3 双面打印 835 26.11.4 其他打印机配件 835 26.11.5 串口和并口打印机 835 26.11.6 网络打印机 836 26.11.7 给打印机的其他建议 836 26.12 故障排查的技巧 838 26.12.1 重启打印守护进程 838 26.12.2 日志 839 26.12.3 直接打印的问题 839 26.12.4 网络打印的问题 839 26.12.5 发行版本特有的问题 840 26.13 推荐读物 840 26.14 习题 841 第27章 数据中心基础 842 27.1 数据中心的可靠性级别 843 27.2 冷却 844 27.2.1 电子设备 844 27.2.2 照明设备 845 27.2.3 操作人员 845 27.2.4 总的热负荷 845 27.2.5 冷热通道 845 27.2.6 湿度 846 27.2.7 环境监视 847 27.3 供电 847 27.3.1 机架的供电要求 847 27.3.2 kVA和kW 848 27.3.3 远程控制 849 27.4 机架 849 27.5 工具 849 27.6 推荐读物 850 27.7 习题 850 第28章 绿色IT 852 28.1 绿色IT的兴起 853 28.2 绿色IT的生态金字塔 854 28.3 绿色IT策略:数据中心 854 28.3.1 应用合并 855 28.3.2 服务器合并 856 28.3.3 SAN存储 856 28.3.4 服务器虚拟化 856 28.3.5 随用随开的服务器 857 28.3.6 细粒度使用和容量规划 857 28.3.7 优化能源的服务器配置 857 28.3.8 云计算 858 28.3.9 免费冷却 859 28.3.10 数据中心的高效冷却 859 28.3.11 停运时的降级模式 859 28.3.12 延长设备寿命 859 28.3.13 数据中心的较高温度 860 28.3.14 低功率设备 860 28.4 绿色IT策略:用户空间 860 28.5 绿色IT的朋友 862 28.6 习题 862 第29章 性能分析 863 29.1 做什么可以提高性能 864 29.2 影响性能的因素 865 29.3 如何分析性能问题 866 29.4 系统性能检查 867 29.4.1 盘点硬件 867 29.4.2 收集性能数据 869 29.4.3 CPU使用情况分析 870 29.4.4 系统如何管理内存 871 29.4.5 内存使用情况分析 873 29.4.6 磁盘I/O分析 874 29.4.7 xdd:分析磁盘子系统的性能 876 29.4.8 sar:连续采集和报告统计信息 876 29.4.9 nmon和nmon_analyser:AIX上的监视工具 876 29.4.10 选择Linux的I/O调度器 877 29.4.11 oprofile:详细剖析Linux系统 877 29.5 求助!系统为何越来越慢 877 29.6 推荐读物 879 29.7 习题 879 第30章 同Windows协作 881 30.1 从Windows登录到UNIX系统 881 30.2 远程桌面访问 882 30.2.1 在Windows计算机上运行X服务器 882 30.2.2 VNC:虚拟网络计算 883 30.2.3 Windows RDP:远程桌面协议 883 30.3 运行Windows和类似Windows的应用 884 30.3.1 双重引导,为何不该用 884 30.3.2 微软Office的替代软件 885 30.4 在Windows上使用命令行工具 885 30.5 Windows遵守电子邮件和Web标准 885 30.6 通过Samba和CIFS共享文件 886 30.6.1 Samba:UNIX的CIFS服务器 886 30.6.2 Samba的安装 887 30.6.3 文件名编码 888 30.6.4 用户身份验证 888 30.6.5 基本的文件共享 889 30.6.6 用户组共享 889 30.6.7 用微软的DFS做透明重定向 890 30.6.8 smbclient:简单的CIFS客户端 891 30.6.9 Linux的客户端对CIFS的支持 891 30.7 用Samba共享打印机 892 30.7.1 从Windows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893 30.7.2 从命令行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894 30.8 调试Samba 894 30.9 Active Directory身份验证 896 30.9.1 准备好集成AD 896 30.9.2 配置Kerberos 897 30.9.3 Samba作为Active Directory的域成员 898 30.9.4 配置PAM 899 30.9.5 winbind的备选方案 900 30.10 推荐读物 900 30.11 习题 901 第31章 串行设备和串行终端 902 31.1 RS-232C标准 903 31.2 备选连接器 905 31.2.1 DB-9连接器 905 31.2.2 RJ-45连接器 905 31.3 硬载波和软载波 906 31.4 硬流控 906 31.5 串行设备文件 907 31.6 setserial:把串口参数通知给驱动程序 908 31.7 伪终端 909 31.8 硬件终端的配置 909 31.8.1 登录过程 909 31.8.2 /etc/ttytype文件 910 31.8.3 /etc/gettytab文件 911 31.8.4 /etc/gettydefs文件 911 31.8.5 /etc/inittab文件 911 31.8.6 Linux上的getty配置 913 31.8.7 Ubuntu的Upstart 913 31.8.8 Solaris和sacadm 914 31.9 特殊字符和终端驱动程序 914 31.10 stty:设置终端的选项 915 31.11 tset:自动设置选项 916 31.12 僵住的终端 916 31.13 调试串行线 917 31.14 连接到串行设备的控制台 917 31.15 习题 918 第32章 管理、政策与政治 919 32.1 IT的目标 919 32.1.1 预算和支出 920 32.1.2 IT政策 920 32.1.3 SLA 921 32.2 IT职能机构的组成 924 32.2.1 基础:工单和任务管理系统 924 32.2.2 工单系统的常见功能 925 32.2.3 工单的所有权 925 32.2.4 用户对工单系统的接受程度 926 32.2.5 工单系统举例 926 32.2.6 工单分派 927 32.2.7 IT内部的技能培养 927 32.2.8 时间管理 928 32.3 咨询组 928 32.3.1 服务范围 928 32.3.2 咨询可用性 929 32.3.3 咨询上瘾 929 32.4 企业构架师 929 32.4.1 过程可再现 929 32.4.2 留下记录 930 32.4.3 认可文档的重要性 930 32.4.4 定制和编程 930 32.4.5 保持系统干净整洁 930 32.5 运行组 930 32.5.1 瞄准最短停机时间 931 32.5.2 依靠文档 931 32.5.3 重用或淘汰老硬件 931 32.5.4 维护本地文档 932 32.5.5 保持环境独立 934 32.5.6 自动化 934 32.6 管理的职能 935 32.6.1 领导 935 32.6.2 人事管理 936 32.6.3 聘用 936 32.6.4 解聘 937 32.6.5 人事管理的机制 937 32.6.6 质量控制 937 32.6.7 管理但别管闲事 938 32.6.8 社区关系 938 32.6.9 管理上级 939 32.6.10 采购 939 32.6.11 化解矛盾 940 32.7 政策和规程 941 32.7.1 政策和规程之间的区别 941 32.7.2 政策的最佳实践 942 32.7.3 规程 942 32.8 灾难恢复 943 32.8.1 风险评估 943 32.8.2 灾难管理 944 32.8.3 处理灾难的人员准备 945 32.8.4 电源和HVAC 945 32.8.5 互联网连接的冗余性 946 32.8.6 安全事件 946 32.9 合规:规章与标准 947 32.9.1 ITIL: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 949 32.9.2 NIST: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 949 32.10 法律问题(美国) 949 32.10.1 隐私 950 32.10.2 落实政策 950 32.10.3 控制=义务 951 32.10.4 软件许可证 951 32.11 组织、会议及其他资源 952 32.12 推荐读物 953 32.13 习题 953 附录A 系统管理简史 955 附录B 为AIX辩护 962 · · · · · · () |
还没有看完
还没有看完
讲的特别好
好评!有一本神奇的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