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程光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八十年代”作为方法 出版年: 2009-9 页数: 389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157541 内容简介 · · · · · ·《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史研究”探讨“8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概念是如何生成的,它的历史属性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第二部分“文学思潮和批评研究”选取发生在80年代七个重要的思潮现象进行分析,勾勒80年代的历史深层线条;第三部分“文学作品的文化研究”通过对五个重要文学文本的“重评”,描画隐含在80年代细节处的文化和社会心理图景。 作者简介 · · · · ·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婺源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近年来,专事于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主持“重返八十年代”讨论专栏,并承担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代表著作有《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当代文学的“历史化”》、《艾青传》等。主编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 目录 · · · · · ·前面的话文学史研究 第一讲 历史重释与“当代文学” 第二讲 怎样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定位 第三讲 文学史与80年代“主流文学” 第四讲 重返80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 · · · · · ·() 前面的话 文学史研究 第一讲 历史重释与“当代文学” 第二讲 怎样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定位 第三讲 文学史与80年代“主流文学” 第四讲 重返80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 文学思潮和批评研究 第一讲 一个被重构的“西方” ——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80年代的知识立场 第二讲 人道主义讨论:一个未完成的文学预案 第三讲 当代文学批评方式的转移 ——从1981年《苦恋》风波中引出的一些问题 第四讲 批评对立面的确立 ——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 第五讲 经典的构筑和变动 第六讲 8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 第七讲 第四次文代会与1979年的多重接受 文学作品的文化研究 第一讲 革命文学的激活 ——王蒙创作自述与《布礼》之间的复杂缠绕 第二讲 文学成规的建立 ——以《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为讨论对象 第三讲 文学的紧张 ——《公开的情书》、《飞天》与80年代“主流批评” 第四讲 如何“现代”?怎样“寻根”? ——重读韩少功《爸爸爸》文本的一种尝试 第五讲 狂欢年代的“荒山之恋” ——王安忆小说“三恋”与80年代社会 · · · · · · () |
相当发人深省
必看书目之一,很多年前就有所耳闻,现在终于入手了
极力推荐
其涵盖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