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蒋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95-08 页数: 777 定价: 34.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1013412 内容简介 · · · · · ·目录 · · · · · ·导论一、十年多难 二、空虚和感伤的年代 三、中兴好梦 第一章 江南地方官诗人创作论 一、江南地方官诗人的群体特征 · · · · · ·() 导论 一、十年多难 二、空虚和感伤的年代 三、中兴好梦 第一章 江南地方官诗人创作论 一、江南地方官诗人的群体特征 二、承前启后的名家――一刘长卿 1.经过重新考证的刘长卿生平 2.对“五言长城”的资格认证 3.对“思锐而才窄”的检讨 4.写意特征与程式化倾向 5.范型演变的轨迹 6.长卿七律的历史地位 7.刘长卿诗歌的总体评价 三、地方官诗人的代表――戴叔伦 1.循吏与诗人的一生 2.社会、群体、个体的苦难主题 3.引人注目的五律创作 4.成就・缺陷・影响 四、中兴高流――李嘉� 1.前期创作论:“涉于齐梁”辨 2.中期创作论:南国情调与楚文化精神的复苏 3.后期创作论:台阁与郡守 4.“借物指点”与知觉化的艺术表现 5.对近体作品的简要评价 五、自成一家之体 卓为百代之宗――韦应物 1.高洁背后的世俗 2.良心 吏隐・郡斋诗 3.对陶渊明的艺术发现 4.作为人生境界和艺术理想的散淡 六、个性鲜明的诗人――戎昱 1.杜甫的传人 2.低沉的边塞之音 3.良心与才华的悖反 4.人品与诗品 七、古文家的诗歌创作――独孤及 1.生平概述 2.创作的阶段划分与散文化倾向 3.语言与声律的复古倾向 八、以少胜多的高手――张继 九、鲍防、颜真卿与大历两浙联唱诗会 1.大历之前的联句历史 2.鲍防与浙东联唱 3.颜真卿与浙西诗会 十、其他地方官诗人略评 第二章 台阁诗人创作论 一、台阁诗人的群体特征 二“大历十才子”之冠――钱起 1.生平:心态与诗歌 2.与王维的比较I:《辋川集》与《蓝田溪杂咏》 3.与王维的比较Ⅱ:有我与无我 4.与王维的比较Ⅲ:浑成与雕琢 5.清新幽远的韵致 6.七言歌行与七律的成就 三、才子中的才子――一李端 1.生平简述 2.才气与客套:应付“规定动作”的技巧 3.题材的开拓:《胡腾儿》与《王敬伯歌》 4.年轻的气息:风格与诗型 四、专作律诗的诗人――司空曙、耿�、崔峒 1.司空曙传论 2.司空曙诗的艺术特征 3.耿�诗歌的内容与风格 4.崔峒诗略评 五、盛唐之音的终结――韩� 1.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 2.萧疏:风格与意义 3.滞后的装饰风格 4.从盛唐余韵到装饰的堕落 六、台阁之音与戎幕之音一―卢纶 1.由台阁走向戎幕 2.落寞而早衰的心态 3.戎幕之音:走向体验的真实 4.体验与表现 5.“元轻白俗”的先声 七、送行诗专家―郎士元 1.生平略述 2.送行诗的结构模式 3.抒情的才能 4.与名气不相称的拙累 八 包佶及其他台阁诗人 第三章 方外诗人创作论 一、隐士诗人的群体特征 二、隐士诗人的正派――秦系 三、隐士诗人的别调――于鹄、张潮、刘方平 四、羽流诗人之崛起――一吴筠、韦渠牟、李季兰 1.吴筠其人 2.咏古:寻求儒道话语系统之融合 3.游仙:寻求庄屈与道教神话系统之融合 4.组诗的影响及韦渠牟 5.女冠诗人李季兰评述 五、诗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六、大历诗僧的前导――灵一 七、诗僧队伍之检阅 八、大历诗僧的代表――然 1.生平:诗人与僧徒的统一 2.禅悟的心路历程 3.禅风与诗风之变迁 4.诗情与禅境 5.诗学理论述评 九、大历诗僧的殿军――灵澈 第四章 大历诗坛向元和诗坛的过渡 一、自我表现的复苏一―顾况 1.独特的生活道路 2.狂傲不驯的个性 3.对人生、艺术的关注与思考 4.强化形式:自我表现的欲求 5.奇峭生涩的艺术风格 6.对元和诗的风格启示和形式启迪 二、从戎幕回归台阁一―李益 1.从戎幕到台阁 2.边塞诗的中兴 3.清奇雅正的传统 三、台阁诗风的再兴――权德舆与新台阁诗人 1.贞元八年的诗史意义 2.新的文坛盟主―权德舆 3.反抗日常经验与游戏化 4.权德舆与中唐诗坛 5.余论 · · · · · · () |
出新了自然都买
追了很久,新书当然要力挺。
新书,看看后追评
已经快没心情看了,凑合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