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军/王秋彬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 页数: 29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ISBN: 9787802301153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从整体上分析了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按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形态,分为前国际体系、方国际体系、郡县体系、羁縻体系、宗藩朝贡体系、“平等”关系的确立与断裂、冷战期间泾渭分明的 “一对二”关系、后冷战时代中朝中韩关系的良性发展等8个大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作为独立的一章进行论述。另有一章分析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未来走向。书前的绪论介绍了中国史学界与朝、韩史学界存在分歧的几个问题,最后一章作为全书的总结,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分歧的原因,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鸡犬相闻,有数千年的交往史。只有把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放在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理清朝鲜半岛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确定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的基本框架,分析不同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不同特点,并以此去理解相关的历史问题,才能得出更符合历史事实、更具有说... 作者简介 · · · · · ·杨军,1967年12月7日生,回族,辽宁省朝阳市人。1989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师从张博泉、王可宾两位先生从事东北地方研究。1992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并留吉林大学执教。1997年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专业为先秦史。现任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外关系史。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2部,参编论文集1部。 目录 · · · · · ·绪论第一章 东亚前国际体系 一 朝鲜半岛早期"国家"再考察 二 新罗、百济、高句丽国家的形成 三 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居民 四 东亚前国际体系的转折 · · · · · ·() 绪论 第一章 东亚前国际体系 一 朝鲜半岛早期"国家"再考察 二 新罗、百济、高句丽国家的形成 三 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居民 四 东亚前国际体系的转折 五 体系内的层级与关系 六 体系内的互动 七 东亚前国际体系的瓦解 第二章 朝鲜半岛的方国体系 一 方国体系的结构 二 夷人地位的变化 三 朝鲜半岛的方国 四 互动与分化 五 认同 六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第三章 郡县制的极限 一 辽东郡的东界 二 汉四郡与郡县体制 三 郡县制的极限 四 汉代在朝鲜半岛的管理体制 五 移民的影响 六 互动的演进 七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第四章 新体系--羁縻 一 三韩民族国家的构建 二 高句丽国家的构建 三 羁縻制的确立 四 羁縻制的特点 五 新体系的困境 六 互动的转型 七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第五章 宗藩朝贡 一 宗藩体系出现的时间 二 宗藩体系的理论基础 三 宗藩体系的特点 四 宗藩体系的层级 五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六 面向现代的转折 第六章 "平等"关系的确立与断裂 一 朝鲜的"独立自主" 二 清末中朝边界争端 三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扭曲 四 朝鲜独立运动与中国 五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第七章 冷战期间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 一 朝鲜半岛分裂体制的形成 二 中国与朝鲜战争 三 中朝:友好关系的曲折发展 四 中韩:由对峙走向接触 五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第八章 后冷战时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 一 中韩关系正常化 二 中朝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三 朝鲜半岛南北对话进程 四 从四方会谈到六方会谈:中国的作用 五 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特征 结语:构建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新形态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试读 · · · · · ·在本书中,“中国”一词的用法,比较常见的是指具有悠久历史的作为国家行为体的“中国”,其内涵自然包括我们在中国古代史里所讲到的历代王朝。在具体行文中,也偶尔使用“中国”一词指中国历史上的某一王朝。同时,在论述早期史事时,特别是东亚各地的政治组织形式尚处于前国家形态的历史阶段时,也用“中国”指黄河流域后来形成中国早期国家的地区。“朝鲜半岛”在本书中纯粹是一个基.. |
特别喜欢作者
认真看
看以后要不要多看几遍,慢慢嚼。
世界变得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