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日) 坂井洋史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 出版年: 2011-3 页数: 348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中国文学史论丛书 ISBN: 9787309072976 内容简介 · · · · · ·著者反复自问如何才能叙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他认为“现代性”或“现代化”本来就蕴藏着新的负面因素,不能成为引导“文学”并完成于“文学史”那样的理念。他从这种本身颇为“现代性”的时代认识出发, 由“五四”到当代,由纯文学到摇滚音乐,广泛地剔抉作品和理论中所反映的种种“现代”意识之“中国”特性。其大胆且翔实的探讨, 且不说它勉强算是一种破格的“文学史”叙述,还是亲身体现出了叙述“文学史”的困难——从而甚至将引起“文学”在今天是否可能如此更为本质的怀疑,总之堪称非常富于思辩性的理论探讨。著者显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和中国同行之间的积极交流,这也是本书出众的特长。(木山英雄) 在我的眼里,坂井洋史是一位现代夸父,长期跋涉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寻求他心中的太阳。他从研究安那其主义为出发点,先研究巴金、再研究其他的中国安那其主义者——譬如陈范予,通过陈范予,再进入... 作者简介 · · · · · ·坂井洋史(Sakai Hirbumi),1959年生,日本东京人。学术博士。现任一桥大学大学院言语社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巴金研究会研究员、《巴金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化研究系校外委员。 目录 · · · · · ·序章 “巴金”缺席的文学史第一章 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现代论”和文学史研究的设想 第二章 忏悔与越界,或者“丧失”的机制——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尝试 第三章 想象的中国文学——竹内好文学观念的走向 第四章 作为都市文化的大众音乐——大众音乐在当代中国的“解读”与现代性理解的局限 第五章 “原野”与“耕作”——从早期白话诗习作窥见“人文关怀”和“模仿”的机制 · · · · · ·() 序章 “巴金”缺席的文学史 第一章 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现代论”和文学史研究的设想 第二章 忏悔与越界,或者“丧失”的机制——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尝试 第三章 想象的中国文学——竹内好文学观念的走向 第四章 作为都市文化的大众音乐——大众音乐在当代中国的“解读”与现代性理解的局限 第五章 “原野”与“耕作”——从早期白话诗习作窥见“人文关怀”和“模仿”的机制 第六章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家的语言意识及其现代性认识的片面性 第七章 关于文学语言的“自然”与“第三代”诗语言中“口语化”倾向 尾声 走向围绕文学语言所依据现代性的对话 参考文献 日文版后记 中文版后记 · · · · · · () |
中了毒,根本停不下来
感觉不出文化隔阂
还没看
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