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林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 页数: 204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 ISBN: 9787301211496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以还原明清之际极盛一时的中国章回小说叙事理论——评点之学——的本来面目为写作目的,梳理了它们的概念渊源、小说理念和批评体系,以及评点家与17世纪中国社会的特殊关联,并评价了评点之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 · · · · · ·林岗,1957年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出版合著《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均与刘再复合著);专著有《边缘解读》、《三醉人谈话录》、《口述与案头》等。 目录 · · · · · ·第一章序论继16世纪文人小说繁盛而出现的17世纪小说评点热潮;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的概念;评点学批评体系的三层次命题;结构论、文理章法论和修辞论;索解之道:批评文本与小说文本的特殊关系 第二章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小说评点学是晚明文人文化的产物;晚明经济活跃与所谓“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再思考;朝纲废弛与士人仕宦生涯的挫折感;士林讲学风尚所启发的个性气质与狂狷精神;晚明文人文化的独特性;事功失败转向文化创造;改编修订先前小说文本、弄笔评点、探求美术真谛、写作传奇、从事演艺、游历探险、埋头史学医学著述、潜心西来科技实证之学等构成的文人文化风景 第三章评点学的渊源 唐宋以来诗文评精细化的倾向;古文经义教育与评点的出现;早期评点示例;明代科举养成的“诗文手眼”;八股文训练对评点家思想方法和眼光的影响;与科举训练有关的评点传统给小说评点提供了一个形式的框架 · · · · · ·() 第一章序论 继16世纪文人小说繁盛而出现的17世纪小说评点热潮;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的概念;评点学批评体系的三层次命题;结构论、文理章法论和修辞论;索解之道:批评文本与小说文本的特殊关系 第二章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小说评点学是晚明文人文化的产物;晚明经济活跃与所谓“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再思考;朝纲废弛与士人仕宦生涯的挫折感;士林讲学风尚所启发的个性气质与狂狷精神;晚明文人文化的独特性;事功失败转向文化创造;改编修订先前小说文本、弄笔评点、探求美术真谛、写作传奇、从事演艺、游历探险、埋头史学医学著述、潜心西来科技实证之学等构成的文人文化风景 第三章评点学的渊源 唐宋以来诗文评精细化的倾向;古文经义教育与评点的出现;早期评点示例;明代科举养成的“诗文手眼”;八股文训练对评点家思想方法和眼光的影响;与科举训练有关的评点传统给小说评点提供了一个形式的框架 第四章小说话语与评点学的文学自觉 史学话语笼罩下的小说话语;古人小说话语至晚明发生一大转换;晚明小说话语对传统小说话语的突破;李贽扫除文体偏见的思维理路的根源;金圣叹的事文分立观与他对文学普遍特性的阐述;汉魏六朝文论对文本特征的关注;评点学论文的大思路继承了汉魏六朝批评的正路;以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为标志的文论史上的第二次“文学自觉” 第五章叙事文结构的美学观念 中西叙事观念对结构理解的分歧;古典长篇“缀段”讥评的偏见;奇书小说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的大结构原理;结构模式的美学特征;自然论哲学传统对叙事文结构美学观念的影响;因果论传统与自然论传统所导致的叙事差异 第六章叙事文理的章法 故事单元的概念与叙事的特殊含义;意象、细节、人物和情节段落的反复迭现的运用;前铺“引文”后叙“余韵”的手法;对偶原理在叙事文中的活用;“正笔”与“闲笔”的交替穿插;古代叙事的观念:以“段”的空间化组织安排作为文理脉络的基本贯穿;叙事空间化的思想背景 1 2 第七章语文修辞的文笔意趣 中西小说叙事的修辞观的差异;评点家对奇书修辞的精辟眼光;谐音、双关、隐喻在细节中的特殊作用;反讽修辞与“曲笔”;白描传神的实质含义;古典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再思考 结语深具文化意蕴的批评方式 论文批评的形式与批点批评的形式;五四以来对批点批评形式的偏见;传统的评点之学是深具中国文化意蕴的文学批评形式 附录建立小说的形式批评框架 ——西方叙事理论研究述评 再版后记 · · · · · · () |
翻译得也很棒
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
值得一看。挺有意思的。
给了我一个近乎完美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