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澳]托比·米勒,[美]乔治·尤迪思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Cultural policy 译者:刘永孜/付德根 出版年: 2017-1 页数: 327 定价: 5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ISBN: 9787305162886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是文化研究领域针对文化政策所著的第一个综合性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著。两位作者,托比·米勒和乔治·尤迪思就全球化引发的广泛议题,如电影、电视、艺术、博物馆、国际组织、公民权、消费、新劳工等做了深入而严谨的调查与分析。本书不是在实践和工具的层面就文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做历史性回顾与评价,而是将文化政策置于美学与人类学的接合处,在西方治理性和趣味哲学的历史与社会理论的视阈下,揭示文化政策背后的假设与意识形态。在文化政策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这部作品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是从事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学习的必备读物,并能为跨学科的研究提供助益。 作者简介 · · · · · ·托比·米勒,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哲学与传播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教授。从事澳洲-英国-美国的跨学科研究,教学和研究领域涉及媒体、体育、性别、种族、政治和文化政策等。 乔治·尤迪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迈阿密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授,现代语言与文学系教授,传播与创意工业观察中心主任。 译者刘永孜,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艺术学硕士,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媒介与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研究。 译者付德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学院,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理论和文化理论研究。 目录 · · · · · ·导言:文化政策的历史及理论西方治理性的兴起 趣味的哲学化 塑造和管理伦理不完善的主体 资助的借口 国家和超国家身份认同以及国家计划 · · · · · ·() 导言:文化政策的历史及理论 西方治理性的兴起 趣味的哲学化 塑造和管理伦理不完善的主体 资助的借口 国家和超国家身份认同以及国家计划 后国家世界中的公民权和文化 文化政策研究 结论 第一章 美国、文化政策和国家艺术基金会/文化外交政策的出现 “福特主义”孕育国家艺术基金会 性与种族 文化管理 政党政治和宪法 来自左派的批评和社群的观念 结论 第二章 文化工业——公民、消费者和劳动力 公民/消费者/工人? 迈阿密的音乐和娱乐 澳大利亚——混合的文化经济 电影工业和英国政府 拉丁银幕领域 结论 第三章 指令性文化和后殖民 国家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 法西斯文化政策 拉丁美洲 后殖民 第四章 博物馆 历史 论战 弗里曼特监狱博物馆 第五章 跨国文化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南方共同市场 欧盟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 |
作者视角观点都是很独特,现在只看了一部分,相信不会辜负自己的
看完,超赞
比较有兴趣
语言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