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陆蓓容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康熙年间上层文人的收藏、交游与形象 原作名: Song Luo and His Friends Collection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of Upper Scholars in Kangxi Years 出版年: 2016-3-1 页数: 290 定价: CNY 6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艺术史研究丛书 ISBN: 9787550310001 内容简介 · · · · · ·宋荦(1634—1713),河南商丘人,字牧仲,号漫堂,别号甚多,者有早年的“绵津山人”,晚年的“两陂放鸭翁”,等等。他是降清大臣的儿子,十五岁(1648)就获得出任通判的机会,但南于奉父亲之命家居读书,备考乡试,又迭遭父母丧’,足足耽误了十六年,直至康熙三年(1664),才获得黄州通判的实职。此时他已经展露出对书画文玩的兴趣,又把苏轼当成了学习的榜样。康熙十六年(1677),他补官理藩院院判,仕途开始顺遂起来;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升江西巡抚,康熙三十一年(1692)转江苏巡抚。之后,几乎成了东南地方盛名的二品大员。此时已有一大群人围绕在他的身边,陪他谈天、作诗、赏画,奉承他的鉴定眼光,而他的诗文集中也开始出现一些题咏书画的篇章,尽管始终为数不多。他对当时流行的书画理论颇为熟悉,具有“正确的”趣味,也能作一点考证。 目录 · · · · · ·绪论一、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前情提要 第一章 宋荦的收藏 一、规模 · · · · · ·() 绪论 一、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前情提要 第一章 宋荦的收藏 一、规模 二、来源 三、讨论 1.类目 2.书画次第 3.清初鉴藏家的宋元观念和南北宗观念 四、鉴定 五、鉴赏 六、流散 第二章 宋荦的交游 一、 “当代画家” 二、 “画家”的身份和地位 三、艺坛中的遗民与顺民 四、 “当代书画”之功用 五、文坛交游中的古代书画 第三章 从形象到时风 一、人物形象的影响因素 1.个人意愿 2.后人选择 3.传统新变 4.时风改易 二、鉴藏的地位 三、汉隶趣味的兴起 四、书画鉴藏的“坚守” 五、飘荡的回声 结论 附录一:宋荦旧藏知见录 附录一: 《授砚斋鉴藏录》书画部分 附录三: 《授砚斋鉴藏录》与宋荦的旧藏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跋 · · · · · · () |
力荐
好的话也推荐别人看
可能我道行比较浅,一时半会还真的无法消化
翻译得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