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金玲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以服叙问题为中心 出版年: 2016-3 页数: 186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6056009 内容简介 · · · · · ·丧服是礼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事件的基础。《仪礼丧服文足徵记》一书分专题探讨《仪礼·丧服》问题中的众多疑难问题,为程氏中年以后精力所注之作。明此书则晚清丧服学得以通贯。本书通过文本精读,归纳经例等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足徵记》的疑难、学界对《足徵记》的认同和批评情况及其实际地位和当代学术史定位的偏差,其学术专业性强、分析精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简介 · · · · · ·金玲,生于1983年11月。浙江义乌人。201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专业研究方向为清代经学史和《仪礼》文献学。已发表《吕大临〈考古图〉版本源流考》、《胡承珙〈仪礼古今文疏义〉引书考》、《褚寅亮生平事迹考》、《黄易编年事辑》等论文。 目录 · · · · ·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对象概述 一、关于《仪礼》学 二、选题动机 三、《足征记》简介 第二节研究综述 · · · · · ·()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概述 一、关于《仪礼》学 二、选题动机 三、《足征记》简介 第二节研究综述 第二章《仪礼丧服文足征记》的文献学考察 第一节成书考——从《宗法小记》到《足征记》 一、关于《宗法小记》 二、《足征记》的写作时间 第二节版本考 第三章《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学术渊源 第一节清代中期的礼学新变 一、《仪礼》学:“从敖”转向“遵郑” 二、礼学:体系礼学之告退,考证礼学之方兴 三、礼学与礼俗:回向元典 第二节程瑶田的交游和治学 一、诸生时期:乾隆十三年(1748)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 二、举人时期:乾隆三十五年(1770)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 三、嘉定教谕时期: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 四、退养林泉时期:乾隆五十六年(1791)至嘉庆十九年(1814) 第四章《仪礼丧服文足征记》问题个论(上) 第一节《足征记》全书总纲:“《丧服》经文不逸,传文不讹”之说 一、何谓“丧服有逸文” 二、程氏所举支持“丧服无逸文”的例证 三、程氏如何证明“传文无失误” 四、“经文不逸传文不讹”说的反证 第二节关于宗法之一:庶子不为长子三年 一、何谓“庶子不为长子三年” 二、程氏述“正体于上”义以补郑注 第三节关于宗法之二:《丧服》不制高祖玄孙服 一、“《丧服》不制高祖玄孙服”问题的来历 二、程氏对旧说的看法 三、后代学者不同意程说的地方 第五章《仪礼丧服文足征记》问题个论(下) 第一节正服之变:报服 一、程氏释“报服”和经文中报服文例 二、“报”之为名与施有关 第二节特殊身份之一:论为人后者若子、降等服例 一、为人后降等服的问题描述 二、程瑶田和段玉裁的往复议论 三、胡培犟、郑珍和曹元弼的反驳 第三节特殊身份之二:殇服中从上中从下辨 一、“殇服中从上中从下”的争议从何而来 二、郑、程之异和金榜对程氏的遥相暗合 三、张锡恭驳论 第六章结论 第一节《仪礼丧服文足征记》的特点 一、推进了丧服学的深入 二、有比经推例的研究自觉 第二节后代学者的强烈回应 附录 参考文献 · · · · · · () |
原以为会很枯燥
又买了一次
论述严谨
很有趣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