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电子书下载

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沖本克己 編輯委員/菅野博史 編輯協力
出版社: 法鼓文化
副标题: 中國I 南北朝
原作名: 新アジア仏教史 06 中國 南北朝
译者:辛如意
出版年: 2016-8-1
页数: 436
定价: NT$ 50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亞洲佛教史
ISBN: 9789575987183

内容简介 · · · · · ·

【序言】

釋尊創立及提倡的佛教得以傳布於全亞洲,主要是藉由思想普遍性、佛教徒死身弘法、佛教國家所具的政治及文化意圖等綜合因素影響。其中,中國佛教因有內容弘富的《大藏經》,形成獨特卓越的佛教思想,在以漢譯佛典為基礎的東亞佛教文化圈中成為核心所在。

「新亞洲佛教史」系列全十五卷之中,中國佛教共有三卷,本書為首卷,探討時期從西元元年前後,佛教在追求商業貿易的東西交流背景下入華,至六世紀後期隋統一南北朝為止。本書的主題「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是指佛教入華後緩緩滲透中國社會,至隋、唐各宗派經由中國化後成立為止,意味著中國人學習佛教、佛教逐漸落實於中國人血脈的歷程。

本卷是探討中國篇章的首卷,第一章〈中國佛教〉安排涵蓋全三卷的序論,以佛典漢譯及其解釋(包括代表宗派的思想解說)為主軸,概觀從安世高至支婁迦讖以來,乃至宋代的佛教歷史。由於此章為整體概論,必然與其他兩...




作者简介 · · · · · ·

木村清孝

一九四○年生於熊本縣,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肄業。博士(文學,東京大學)。鶴見大學校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作有《初期中国華厳思想の研究》、《中国仏教思想史》、《華厳経》、《華厳経を読む》、《東アジア仏教思想の基礎構造》、《仏教の思想》等。

采睪晃

一九六九年生於大阪府,大谷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佛教學專攻博士後期課程學分取得肄業。博士(文學,大谷大學)。專門領域為中國佛教。大谷大學副教授。主要論文有〈慧思の禪思想の背景〉、〈《大乗大義章》中における《法華経》觀〉、〈鳩摩羅什の《法華経》観〉、〈竺法護訳《首楞厳経》と《勇伏定経》〉、〈五世紀初頭における中国仏教の戒律観〉等。

菅野博史

一九五二年生於福島縣,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印度文學專修課程畢業,同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肄業。博士...



目录 · · · · · ·

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 釋果鏡
序言 菅野博史
體例說明
【第一章】中國佛教 木村清孝
第一節 譯經的初始與中國佛教原貌
一、佛教初傳期
· · · · · ·()
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 釋果鏡
序言 菅野博史
體例說明
【第一章】中國佛教 木村清孝
第一節 譯經的初始與中國佛教原貌
一、佛教初傳期
二、來朝僧與傳譯活動
三、古譯特徵
四、《理惑論》成立
第二節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譯經與諸學派形成
一、皇朝更迭時期
二、活躍的大譯經僧--鳩摩羅什
三、翻譯原則--「五失本、三不易」
四、其他偉大的譯經僧
五、佛教思想的方向性
六、「偽經」--撰造經典
第三節 隋、唐譯經與教學之大成
一、統一皇朝下的佛教重整
二、兩大宗派成立(一)--天台宗
三、兩大宗派成立(二)--三論宗
四、三階教
五、玄奘新譯佛典的意涵
六、華嚴教學
七、密教東傳與興盛
第四節 晚唐以後的譯經,以及中國佛教的歸向
一、譯經的告終
二、中國特有的潮流--五家七宗
三、儒、釋、道相爭與融合
四、《大藏經》刊行與流布
第五節 略結
中國佛教史的發展與課題
〔專欄一〕海路 入澤崇
【第二章】佛教東傳  采睪晃
第一節 佛教傳播者--來華僧、求法僧
一、關於本章
二、佛教傳入途徑
第二節 初傳期的佛教
一、佛教傳入的傳說
二、《後漢書》〈楚王英傳〉
三、《魏略》〈西戎傳〉
第三節 初期中國佛教的特性
一、透過翻譯的內容
二、思想混亂--接受佛教信仰之始
三、安世高
四、支婁迦讖
第四節 三國時期
一、魏--朱士行:求法僧之先驅
二、吳--支謙
三、西晉--竺法護
第五節 五胡十六國
一、北方各族勢力抬頭
二、以「神異」為媒介的佛教普及--佛圖澄
三、道教
四、格義佛教及其否定之論
五、姓
〔專欄二〕羅什三藏及其弟子的教判論 堀內伸二
【第三章】東晉、南北朝佛教思想與實踐--初期佛教受容的具體樣貌  菅野博史
第一節 初期受容的時代背景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定義
第二節 道安、廬山慧遠的佛教思想
一、慧遠與道安的邂逅
二、道安的生涯
三、道安的弘法成果
四、慧遠定住廬山
五、慧遠對道安思想的傳承
六、三世輪迴與因果報應的問題、神滅不滅問題
七、禮敬問題與〈沙門不敬王者論〉
八、念佛結社形成白蓮社
第三節 鳩摩羅什的佛教思想
一、鳩摩羅什與中國佛教
二、關於《大乘大義章》
第四章 僧肇的生涯與思想
一、僧肇的生涯
二、〈般若無知論〉的思想
三、〈不真空論〉對心無義、即色義、本無義的批判
四、心無義
五、即色義
六、本無義
七、關於〈涅槃無名論〉
第五節 道生的生涯與思想
一、道生的生涯
二、理的哲學與闡提成佛說
三、頓悟說
四、感應思想與《應有緣論》
第六節 禪、戒
一、諸宗派形成之前
二、北朝禪學
三、戒律
〔專欄三〕鳩摩羅什的破戒與譯業 丘山新
【第四章】三教衝突與融合  河野訓
第一節 初期佛教與儒家、道教
一、牟子《理惑論》
二、孫綽〈喻道論〉
三、《老子化胡經》
第二節 南北朝時期的三教對立與融合
一、北魏太武帝廢佛
二、顧歡〈夷夏論〉及其後續發展
三、范縝〈神滅論〉
四、梁武帝的佛教政策
五、北周武帝廢佛
第三節 唐、宋時期的三教相克與調和
一、初唐傅奕與法琳的論爭--沙汰佛教教團
二、武后的護佛政策與玄宗的儒、佛、道政策
三、韓愈〈論佛骨表〉
四、武宗廢佛
五、宋代排佛論與三教調和論
〔專欄四〕輪迴與魂--神滅不滅論爭 邢東風
【第五章】佛典漢譯史要略  船山徹
第一節 漢譯與語言學
漢譯佛典的特徵
第二節 時代劃分與主要漢譯者
舊譯與新譯
第三節 翻譯速度與兩種譯場類型
一、翻譯速度
二、譯場類型
第四節 隋、唐以後專家集結的譯場
北宋的譯經儀禮
第五節 隋、唐之前的譯場
鳩摩羅什的翻譯方式
第六節 譯主、筆受、傳譯
分工體制的實際型態
第七節 增譯與略譯
為求譯文易解
第八節 漢譯與編輯--援引既有的經典文句
一、活用各舊譯本
二、編譯而成的經典--編輯漢譯經典
〔專欄五〕老子化胡說 神塚淑子
【第六章】經錄與疑經  沖本克己
第一節 經錄
佛典翻譯的整理學
第二節 《出三藏記集》
一、現存最早的經典目錄
二、整理方法與意義
第三節 《開元釋教錄》
一、經錄的完備與終結
二、經錄所顯示的數據
第四節 疑經
一、何謂疑經
二、述而不作
三、判定基準的差異
第五節 疑經撰造動機
一、「現世利益」與「單純化」
二、抄經、要文集與疑經
三、末法思想與疑經
第六節 疑經諸相
一、疑經橫行
二、疑經分類
〔專欄六〕《父母恩重經》與孝道重視 張文良
【第七章】王法與佛法   橫井克信
第一章 東漢至南北朝時期
一、中國獨特的佛教信仰方式
二、東漢
三、五胡十六國
四、釋道安與戒律問題
五、東晉
六、南朝
七、北朝
第二節 隋唐時期
一、隋
二、唐
三、武后護佛
四、內道場政治化與密教發展
第三節 宋代
一、五代
二、北宋
三、南宋
四、奠定國家佛教
〔專欄七〕儒家經學與佛教經疏 古勝隆一
年表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簡介
· · · · · · ()

下载地址

发布者:23号短鼻子小象

文件说明:zip / 解压密码:wezp.com

迅雷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网盘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关于内容: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果发现有违规内容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作者: 23号短鼻子小象

23号短鼻子小象

该用户很懒,还没有介绍自己。

1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1. 送你超神啊送你超神啊说道:
    1#

    为我提供了一个解看历史和现实的全新视角。

  2. 大大大好大好大大大大好大好大说道:
    2#

    我骄傲

  3. 枕边书zl枕边书zl说道:
    3#

    已经很惊讶

  4. 少年为何多娇少年为何多娇说道:
    4#

    新的思想领悟!

  5.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