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少千/許綺玲 出版社: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1-11 页数: 363 定价: 380台幣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4454334 内容简介 · · · · · ·本書共收錄十一篇論文,涵蓋東方與西方、近現代與當代視覺文化的多元議題,分為以下三大項: 一、「蒐集.記憶.迴響」,討論圖像的收藏和累積如何成為創作源頭和記憶觸媒,或是廓清文本、影像、聲音的各種互文性對話。 二、「歷史.展演.宣傳」,回溯中日兩國在世界博覽會的自我展現,政治環境與戲劇形式的嵌合,以及當代電影對近代文學的詮釋。 三、「經驗.穿透.寓言」,觸及藝術所漾開的文化反思和社會諷諭,以及解讀蔡明亮的影像美學。 所有文章皆以不同方式勾勒出跨界的文化視域,時而遷移、留佇沉澱,又時而回返、轉向的延變軌跡。又因每個論及的客體,自身皆已蘊含著從外而內、內而外,十分曲折複雜的延展歷程,彷彿遊走於精心設計但又引喚著破牆欲望的迷宮之內。因此,在兩兩之間,總可以不斷地瞥見又一交集的可能,重疊的痕跡,錯失的遺憾,或者家族相似的驚喜,如同穿越鏡子,發現了似曾相識又殊異的... 作者简介 · · · · · ·曾少千(TSENG Shao-Chien)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與當代藝術,近年關注自然史與視覺文化的關聯、攝影與風景再現、以及大眾文化、圖像和文本的交互運用等課題。著有多篇論文於國內外的學術期刊,如The Art Bulletin、《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現代美術學報》、《文化研究》、《歐美研究》等,並曾為中央大學藝文中心主編展覽圖錄和撰寫專文。 許綺玲(HSU Chi-Lin)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碩士、博士。近年研究重點集中在三方面:法國作家培瑞克(Georges Perec)的文學與電影作品分析、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書寫研究、攝影文學;相關之論文散見發表於國內期刊《中外文學》、《藝術學研究》、《英美文學研... 目录 · · · · · ·序言蒐集.記憶.迴響 01李淑珠 陳澄波的圖片收藏與繪畫創作 02張泠 穿過記憶的聲音之膜:侯孝賢電影《戲夢人生》中的旁白與音景 03孫松榮 「複訪電影」的幽靈效應:論侯孝賢的《珈琲時光》與《 紅氣球》之「跨影像性」 04許綺玲 寄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睡覺的人》苟活(無)經驗的如歌寫照 · · · · · ·() 序言 蒐集.記憶.迴響 01李淑珠 陳澄波的圖片收藏與繪畫創作 02張泠 穿過記憶的聲音之膜:侯孝賢電影《戲夢人生》中的旁白與音景 03孫松榮 「複訪電影」的幽靈效應:論侯孝賢的《珈琲時光》與《 紅氣球》之「跨影像性」 04許綺玲 寄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睡覺的人》苟活(無)經驗的如歌寫照 歷史.展演.宣傳 05周芳美 1933-34 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和日本藝品之展示 06 孫玫 從「時裝戲」到「樣板戲」:關於二十世紀京劇形式變異的觀察與思考 07 蔡秀? 《色,戒》:張愛玲和李安的文學電影情結 經驗.穿透.寓言 08 曾少千 葛杭維的《另一世界》:自然史觀與社會諷諭 09 盛鎧 反思性主體的反思:侯俊明作品中的再現策略、主體觀與社會批判 10 白大維 轉喻換義大師:《臉》和其電影意義 11 泊硯 不透明性的關照:論蔡明亮「保守」的電影姿態 文章原始出處 各篇作者簡介 · · · · · · () |
不错,挺好的
不一样的观点
很有收获的
很精彩,观点角度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