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司马迁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副标题: 史记故事 原作名: 《史记》 出版年: 2011-6 页数: 183 定价: 13.5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272648
内容简介 · · · · · ·《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余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的“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言行政绩,“世家”记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的兴衰故事,“列传”是其他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表”简列了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了各种典章制度的发展,涉及礼乐、天文、音律、历法、经济、水利等诸方面的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由它所开端的史书纪传体影响深远,为后世史学家和正史所广泛采用。它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
《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余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的“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言行政绩,“世家”记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的兴衰故事,“列传”是其他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表”简列了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了各种典章制度的发展,涉及礼乐、天文、音律、历法、经济、水利等诸方面的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由它所开端的史书纪传体影响深远,为后世史学家和正史所广泛采用。它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强调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其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使《史记》成为中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所记载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市井小民,涉及人物共四千余人。他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将相同等的地位,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同时,他还为大量平民如刺客、游侠、商人、方士、医卜、优伶等立传,这表现了司马迁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独特的历史认识。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先秦《诗经》、《楚辞》的抒情传统,又吸收了先秦散文的酣畅淋漓,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它弘扬了积极的入世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为后世所仰慕和追崇。它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风采各异的人物形象,留下了许多情节曲折、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被后代小说、戏曲所广泛取材,如《东周列国志》,元杂剧《赵氏孤儿》,明清传奇《窃符记》,京剧《搜孤救孤》,《霸王别姬》等。它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和语言特点对后代散文影响巨大,从唐宋八大家到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它推崇备至,被视为古文的典范。无怪乎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简介 · · · · ·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西南),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西南),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目录 · · · · · ·第一篇 五帝本纪回到民族发溯的远古年代 1 第二篇 伯夷列传采薇高歌,慨想黄虞 5 第三篇 管晏列传齐国贤相,泽被后世 7 · · · · · ·() 第一篇 五帝本纪回到民族发溯的远古年代 1 第二篇 伯夷列传采薇高歌,慨想黄虞 5 第三篇 管晏列传齐国贤相,泽被后世 7 第四篇 孙子吴起列传雄名盖世古今无 11 第五篇 伍子胥列传为报平生家国恨,鞭尸三百怒未消 17 第六篇 孔子世家圣人道大能亦博 24 第七篇 老子韩非列传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32 第八篇 苏秦列传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38 第九篇 张仪列传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 45 第十篇 孟尝君列传鸡鸣狗盗俱网罗 52 第十一篇 平原君虞卿列传翩翩公子,天下奇器 60 第十二篇 魏公子列传礼贤下士,名冠诸侯 64 第十三篇 春申君列传辅国持权,命丧李园 71 第十四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好,同保江山 76 第十五篇 田单列传一代名将,忠贞复国 83 第十六篇 屈原贾生列传才高世难容 86 第十七篇 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 92 第十八篇 扁鹊仓公列传一代神医,悬壶济世 102 第十九篇 滑稽列传身虽微贱,机智能言 111 第二十篇 吕不韦列传吕氏春秋,一字千金 120 第二十一篇 李斯列传千古一相,不得善终 124 第二十二篇 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31 第二十三篇 项羽本纪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135 第二十四篇 萧相国世家有汉开国相,千载仰精忠 144 第二十五篇 留侯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49 第二十六篇 淮阴侯列传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 155 第二十七篇 魏其武安侯列传旧戚新贵,官场相争 163 第二十八篇 李将军列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69 第二十九篇 卫将军骠骑列传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 174 第三十篇 司马相如列传千古风流凤求凰 180 · · · · · · ()
|
感觉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
有思想
很好。挺不错的。
品质不错值得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