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04.一月號:沈從文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印刻文學生活誌 出版社: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 出版年: 2004年1月 页数: 240 装帧: 平装 ISBN: 9783404112999
内容简介 · · · · · ·05 第五期(一月號)目次 第五期(一月號)目次 【編輯室報告】興趣或信仰 張清志 【電影的故事】雨族 朱天文 【上海印象】希望就在臉上的上海人 唐諾 【嶺南手札】落髮傳奇 劉紹銘 【中壢之味】蜘蛛精之城 鍾怡雯 【專輯:一九四九沈從文】 答瑞典友人問 沈虎雛/記錄 老同志 沈從文 中隊部──川南土改雜記 沈從文 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 沈從文 一位真誠、正直、勇敢、熱情的長者 倪爾斯 【專欄:閒讀偶拾】「落雨收遮」與《狗屁不通》 林行止 【專欄:聊聊齋】爹爹背著 張大春 【專欄:閱讀的故事】第一本書在哪裡?──有關閱讀的開始及其代價 唐諾 【專欄:文學空間】受祝福與不受祝福的 阮慶岳 【國際文壇】 論柯慈──二○○三年諾貝爾文學桂冠得主 馬悅然 少年時 柯慈 文明與野蠻的鬥爭──簡介柯慈 黃怡 【我們關心的事‧三年級篇】 故事 蔣勳 永遠的「...
05 第五期(一月號)目次 第五期(一月號)目次 【編輯室報告】興趣或信仰 張清志 【電影的故事】雨族 朱天文 【上海印象】希望就在臉上的上海人 唐諾 【嶺南手札】落髮傳奇 劉紹銘 【中壢之味】蜘蛛精之城 鍾怡雯 【專輯:一九四九沈從文】 答瑞典友人問 沈虎雛/記錄 老同志 沈從文 中隊部──川南土改雜記 沈從文 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 沈從文 一位真誠、正直、勇敢、熱情的長者 倪爾斯 【專欄:閒讀偶拾】「落雨收遮」與《狗屁不通》 林行止 【專欄:聊聊齋】爹爹背著 張大春 【專欄:閱讀的故事】第一本書在哪裡?──有關閱讀的開始及其代價 唐諾 【專欄:文學空間】受祝福與不受祝福的 阮慶岳 【國際文壇】 論柯慈──二○○三年諾貝爾文學桂冠得主 馬悅然 少年時 柯慈 文明與野蠻的鬥爭──簡介柯慈 黃怡 【我們關心的事‧三年級篇】 故事 蔣勳 永遠的「現在時」 李銳 創作經驗,始於藝終及於人 關夢南 【專欄:西西看房子】波茨坦廣場最漂亮的房子 西西 【圖與話】幾米專訪 陳文芬 【映像館‧動畫小輯】 超越時空之愛 動物農莊 父與女 黃色潛水艇 【文學原鄉】七等生在通霄 陳文芬 【寵物時代】複方紅茶 米榭兒/圖 米朗琪/文 【演藝廳】 自來傳奇排場之勝,無過於此 楊照 《長生殿》創作手記 葉錦添 但教心似金鈿堅 蔣勳 精誠之愛 王璦玲 王璦玲:精誠之愛 王璦玲:精誠之愛 【過日子】 布拉格的光陰 李黎 有情輪迴的滋味 韓良露 【超新星】冷冽的瞄準 戴立忍 【那些人,那些事】何凡二三事 林良 【文學對話】客家、Ho-lo詩二重奏 【印刻書房:每閱一字】節 趙世民 【印刻書房:最哈絕版書】楊澤《彷彿在君父的城邦》 楊佳嫻 【印刻書房:最哈絕版書】通往「心」的世界──《The Complete Chronicles of Narnia》 嚴可婷 【CEO生命閱讀】詩、未央歌與奈米光碟──專訪錸德集團副總裁張昭焚 蘇惠昭 【一月小說】帶我去遠方 陳雪
作者简介 · · · · · ·興趣或信仰 轉眼間,舊的一年過去,新年來了。《印刻文學生活誌》堂堂邁入第五期。作為編輯,我們最大的關心,除了能否順利出刊,爭取更好的作家作品,以最精美的版面呈現,讓讀者滿意之外,更多在於一個文學刊物所能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或者,文學的角色與功能。記得去年,一個朋友傳了篇文章給我,說是他年輕時讀到極感動的作品,篇名叫〈給志在寫作者〉。文章內容是一位編輯寫給投稿作者的一封信,提到對於文學不應只是「興趣」,更應該是「信仰」,「需要一點宗教情緒」,如此才不會遇挫即敗,無償即退。 「同時就是對文學有所希望」,他引述某舊俄作家的說法:「我們的不幸,便是大家對於別人的心靈,生命,痛苦,習慣,意向,願望都很少理解,而且幾幾乎全無所知。我們所以覺得文學可尊者,便因其最高的功能是在消除一切的界限與距離。」結論是:「今古相去那麼遠,世介面積那麼寬,人心與人心的溝通和連接,原...
興趣或信仰 轉眼間,舊的一年過去,新年來了。《印刻文學生活誌》堂堂邁入第五期。作為編輯,我們最大的關心,除了能否順利出刊,爭取更好的作家作品,以最精美的版面呈現,讓讀者滿意之外,更多在於一個文學刊物所能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或者,文學的角色與功能。記得去年,一個朋友傳了篇文章給我,說是他年輕時讀到極感動的作品,篇名叫〈給志在寫作者〉。文章內容是一位編輯寫給投稿作者的一封信,提到對於文學不應只是「興趣」,更應該是「信仰」,「需要一點宗教情緒」,如此才不會遇挫即敗,無償即退。 「同時就是對文學有所希望」,他引述某舊俄作家的說法:「我們的不幸,便是大家對於別人的心靈,生命,痛苦,習慣,意向,願望都很少理解,而且幾幾乎全無所知。我們所以覺得文學可尊者,便因其最高的功能是在消除一切的界限與距離。」結論是:「今古相去那麼遠,世介面積那麼寬,人心與人心的溝通和連接,原是依賴文學的。人性的種種糾紛,與人生向上的憧憬,原可以依賴文學來詮釋啟發的。這單純信仰是每一個作家不可缺少的東西,是每個大作品產生必有的東西。」 這些話語,對於偶爾會對文學陷入某種迷亂情緒而致想逃開的我而言,不啻暮鼓晨鐘。這樣深刻的思索,來自沈從文先生。 我們為何而讀為何而寫?有朋友向我反應,貴刊文章太長字數太多,礙難竟讀。我們承認當初的設計確實有逆時代風向而行的企圖,在媒體一致輕薄短小的時代,我們想召喚的,不是表面的親近文學,而是更根本的,對文學的一種熱情,一種試圖與他人深切溝通的熱望。包含著理解他人的耐心與意願,我深信理解他人的同時更是自我理解的深刻時刻。對文學有所懷疑時,可以回頭讀讀沈先生這篇文章。 本期專輯正是沈從文。收錄一篇專訪與三篇小說。專訪由一九八七年七月瑞典作家漢森先生與漢學家倪爾思先生進行,隔年五月,沈先生即因病過世,故而本篇專訪愈益彌足珍貴。所刊三篇小說,均是沈先生四九年以後作品,生前並未發表,當時他已投身文物考古,在文學創作上銷聲匿跡。這些作品難免出現妥協痕跡,卻仍不掩他對人物刻畫的華采。閱讀這些作品,可以讓我們對一度噤聲的沈從文有更全面的認識。在翻閱沈先生年表時,四九年春天自殺一事始終令我耿耿於懷,於是不免對比長篇殘稿《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的標題,暗自揣想,或許沈先生在當時已死過一回了吧。他的繼續創作,應當如他所說,只為堅持那份信仰吧。 一年的開始,我們重新調整菜單,除先前固定欄目外,陸續加入了朱天文「電影的故事」、唐諾「上海印象」、劉紹銘「嶺南手劄」、鍾怡雯「中壢之味」,新年度推出林行止「閒讀偶拾」,西西則繼看明星之後推出「西西看房子」,而小說家張大春改弦更張推出「聊聊齋」,內容以傳奇詭異的小故事為主,本期率先登場的〈爹爹背著〉,說的是一個大塊頭兒吳笨田精神外遇的故事,其短篇書寫的精湛功力與筆法,令人眼睛一亮。 此外,在對雜誌的功能性問題進行一番思索之後,我們有了新的想法與做法,自本期起,我們特地為讀者設計了一些小檔案,在行文之中穿插有趣的小常識,期望透過這些延伸的說明,讓讀者對文本有更多的理解與收穫。
|
烧脑 经典
已经很惊讶
书的内容好那自然是没得说,单单拿书就够你欣赏一番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