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許嘉猷 出版社: 唐山出版 副标题: 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在台灣之量化與質化研究 出版年: 2012-7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552908 内容简介 · · · · · ·<內容簡介> 構成藝術不僅僅只是藝術品本身,還包含了觀賞者的「藝術之眼」。 布爾迪厄 (Pierre Bourdieu) 乃是20世紀下半葉的西方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師,其研究領域極廣,涵蓋了社會、文學、藝術、哲學、大眾傳播媒體與宗教等等。然而,除浮光掠影式的介紹外,真正有系統地針對布爾迪厄的思想和著作進行解讀的作品可說是少之又少。而本書將有系統地探討、分析和闡釋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並且延伸到台灣民眾的藝術感知、藝術興趣、藝術參與、美學文化資本和藝術收藏等等層面,近一步的發現那雙型塑我們觀看方式的「藝術之眼」。 作者简介 · · · · · ·許嘉猷 學歷: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1948出生於台灣彰化縣。 Indiana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1974-1980 Kansas State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1971-1973 台灣大學社會學學士1966-1970 經歷: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社經組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專業研究: 藝術社會學、文化研究、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目录 · · · · · ·作者序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布爾迪厄的藝術之眼:觀賞者之凝視與區分 第三章 布爾迪厄論西方純美學與藝術場域的自主化:藝術社會學之凝視 第四章 台灣民眾的藝術品味與美學距離之量化研究:教育與階級間之區分或同好? 第五章 台灣民眾藝術慣習 (感知模式) 的實質內容與意義: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與符號資本的交會與轉化之田野個案研究 · · · · · ·() 作者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布爾迪厄的藝術之眼:觀賞者之凝視與區分 第三章 布爾迪厄論西方純美學與藝術場域的自主化:藝術社會學之凝視 第四章 台灣民眾的藝術品味與美學距離之量化研究:教育與階級間之區分或同好? 第五章 台灣民眾藝術慣習 (感知模式) 的實質內容與意義: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與符號資本的交會與轉化之田野個案研究 參考文獻 · · · · · · () |
看以后要不要多看几遍,慢慢嚼。
很有趣的笔触
还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