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德] 郎宓榭/[德] 阿梅龙/[德] 顾有信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 西学译介与晚清汉语词汇之变迁 原作名: New terms for new ideas : western knowledge and lexic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译者:赵兴胜 出版年: 2012-7-1 页数: 494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ISBN: 9787547406212 内容简介 · · · · · ·透过文化和时间而发生的知识迁移及其本土化,是个复杂而又多面的问题,其中最直接而关键的是“知识翻译”过程,即“将一种语言的具体部分(通常是某一文本)转化到另外一种语言中”。其间,受惠语要新创造或重新定义大量词汇以适应这种转换,且只有当其定义和系统价值被植入新的语境后,才能最终完成这一过程。晚清时代的中国汉语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个空前的创造和转化过程,并由此而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吸收了大部分西学分支学科的术语,初步完成了欧美地区历经千余年才完成的跨文化知识迁移。来自德、法、英、挪、日、中等国的一批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从“作为词汇交流媒介的汉语”、“政治术语的输入”、“关于对应词的商讨”、“对新词汇新概念的使用”、“科学术语命名方法”、“语法”等六个层面考察了晚清著作中新思想新概念的产生及本土化问题,内容涉及近代中国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 作者简介 · · · · · ·郎宓榭(Michael Lackner)博士,1953年生,德国著名汉学家,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讲座教授,中东远东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汉学系主任,国际人文研究协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新思想史、中国现代科学语言史,以德、英、法等文出版过《梦森林:从明代<梦林玄解)透视中国传统思想》(1985)、《被遗忘的记忆:耶稣会士的记忆术论著--(西国记法)之翻译与评述》(1986)、《地图测绘的意义:晚清中国的新知与新学》(2004)、《十八十九世纪的跨文化接触与知识构建:非欧及欧洲探索历程的比较》(2004)以及“近现代汉语学术用语系列研究”等著作。 阿梅龙(Iwo Amelung)博士,1962年生,德国汉学家,法兰克福大学文化与语言系副主任、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近代中西科学知识交流史、中国科学史、黄河水利史,以德、英、中等文出版过... 目录 · · · · · ·总序致谢 撰稿人 引言 笨拙的媒介? 汉语术语:论偏见 · · · · · ·() 总序 致谢 撰稿人 引言 笨拙的媒介? 汉语术语:论偏见 语言接触与词汇创新 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19世纪西方概念和汉、日语的整合 政治名词 自由、民主、总统:晚清中国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与使用, “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晚清译词从“夷人”到“外国人”的转换 中国政治话语中的“权力”与“权利” 探索等义对应词 逻辑学·一个两方概念在中国的本土化 河语词犷“机器”与“机械”的历史探究 重与力:晚清中国对西方力学的接纳 用本土词汇翻译 严复及翻译家的任务 谭嗣同思想中的自然哲学、物理学与形而上学——关于“气”与“以太”的概念, 傅兰雅和徐寿的化学术语翻译新探 各争雄长的命名法 打造专业术语:以19世纪的英汉词典为中心 论数学术语:19世纪中国的跨文化交流 植物学术语的形成路径:一种模型还是个案? 变异的文法 跋尾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已出书目 · · · · · · () |
有深度
其涵盖范围广
还没看 不错
极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