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玉民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古人观念中天地人之纽带 出版年: 2016-11-1 页数: 179 定价: CNY 3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华夏文库‧科技史书系 ISBN: 9787534865725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作者参与中国科学院“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重大项目,对候气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多视角的研究,本书是尚未出版的该项目专著的普及本。 “候气”是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中一个特别的概念,即是对24节气交节时刻的中气的测定。 “节气”一词是怎么来的?在天,太阳行度为“节”;在地,阴阳升降为“气”。古人还按此观念设计了“实验”:把12支竹制律管置于密室,充以葭莩灰,节气一到(太阳运行到某节点),地气就会从特定的律管中迅速上升,推动葭莩灰飞出,这就是“候气术”, 断断续续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了近两千年。 候气术可以说既晦涩难明,又微妙精深,包含了古人 “究天人之际”的理想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连接律历、产生计量标准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还牵涉到很多学科,包括声学、气象、地理、农业等内容,形成了一整套的“候气观念”。 关于候气术,现代早已没有任何人能... 作者简介 · · · · · ·王玉民,58岁,研究员,籍贯河北,文学硕士、天文学博士,现供职于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 博士论文《以尺量天》获首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过专著《以尺量天》,科普著作《天上人间——中国星座的故事》、《星座世界》、《天文五千年》、《大众天文学史》、长篇科幻小说《怪圈》等。《怪圈》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近年来在各杂志发表论文、文章200余篇。 崇尚自由而恬淡的人生,不慕名利,喜欢梦想,狂好读书而必求甚解。 目录 · · · · · ·前言一如何看待候气术7 1候气“实验”记载概述8 2学界怎样看待候气12 3“民科”对候气的认同16 4从“原生态”视角理解候气19 · · · · · ·() 前言 一如何看待候气术7 1候气“实验”记载概述8 2学界怎样看待候气12 3“民科”对候气的认同16 4从“原生态”视角理解候气19 二候气术的出现与操作21 1早期的相关记载23 2汉代经典候气术的操作27 3候气术产生的目的和意义34 三候气术的改进和变异39 1后世实验方法的改进40 2候气术在唐宋元的中衰46 3候气术在明清的奇特变异51 四候气与“天人合一”57 1天人合一观念的内涵58 2对人与自然的理解63 3天人之交:源于气,合于气66 五阴阳、五行、气与候气术69 1一阴一阳之谓道71 2万物五种属性的生克循环74 3气:阴阳的本原和五行作用的载体79 4由阴阳、五行、气统领的中国传统科学原生态83 5候气术是气运研究的基本实验89 六“律、历一体”:理解候气的锁钥91 1黄钟为万物根本92 2律历与阴阳95 3律历一体思想97 4十二律与十二月的对应100 5以律候“气”,候气定“律”106 七候气术的原生态内涵110 1候气术与经验知识的关系111 2寻找“天地之脉”的尝试115 3候气术的神秘主义特征119 4候气术与候风地动仪122 八明清关于候气观念的论争128 1明代候气实验的多次尝试129 2明代对候气的质疑和猛烈批判132 3清代“汤杨历狱”与候气术的终止137 九候气观念的社会功能143 1传统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146 2皇权机器的重要部件150 3标准计量的根本源头154 十候气文化传统159 1时光节令的重要文化载体160 2作为修辞说理的候气意象165 3清朝和近现代候气文化的延续171 4候气装置的模拟复原与古为今用174 尾声177 参考书目180 · · · · · · () |
很期待
怎么说呢,感觉这本书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
觉得不错
描述领域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