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黃賢強 出版社: 龍視界-秀威資訊 副标题: 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 出版年: 2015-6 页数: 324 定价: NT$3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5620011 作者简介 · · · · · ·黃賢強,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歷史學博士、碩士,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 歷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客座教授、《上海史國際論叢》編委會委員、《臺灣師大歷史學報》海外編輯委員、美國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訪問學者、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目录 · · · · · ·前言‧上編‧跨域抗爭運動——中國近代史的新視野和新史觀 第一章 動物化文圖與近代中國的反教排外運動 一 前言 二 19世紀後期的動物化文圖 三 20世紀初期的動物化文圖 · · · · · ·() 前言 ‧上編‧跨域抗爭運動——中國近代史的新視野和新史觀 第一章 動物化文圖與近代中國的反教排外運動 一 前言 二 19世紀後期的動物化文圖 三 20世紀初期的動物化文圖 四 結論 第二章 1905年的廣州社會文化——從抵制美貨運動的幾個側面觀察 一 前言 二 廣州的排外傳統和反美情緒 三 艾麗絲訪問廣州事件 四 《拒約報》與廣州的抗爭文宣 五 結論 第三章 近代中國與海外華人——1905年抗美運動研究的新視角 一 前言 二 美國華人與近代中國:抵制美貨運動的形成 三 英屬新馬華人與近代中國:從抵制美貨運動到革命運動 四 澳洲華人與近代中國:保皇會與抗美運動的關係 五 抵制運動:海外華人與中國近代史 六 代結論:三個問題的反思 ‧下編‧跨域華人社會與政治—— 從中國到南洋 第四章 新馬華人近代史分期芻議 一 前言 二 華人近代史分期的依據標準 三 新馬華人近代史前段各期的特點 四 新馬華人近代史後段各期的特點 第五章 近三十年來新加坡的華人研究 一 緒言 二 新加坡的華人研究基地 三 學報的出版 四 叢書和紀念特刊 五 回顧與展望 第六章 檳城華人社會領導階層的第三股勢力 一 前言 二 19世紀檳城華人社會的領導階層 三 檳城的客籍副領事 四 檳城華人社會第三股勢力集團的形成 五 結論 第七章 檳城的娼妓與華人社會 一 前言 二 移民社會的歷史背景和婦女南來的原因 三 檳城的紅燈區 四 娼妓問題與社會輿論 五 妓女與鴇母及嫖客的關係 六 妓女與私會黨及警察的關係 七 娼妓參與的慈善事業 八 結論 第八章 檳城婦女問題與女子教育——以《 檳城新報》之論述為中心 一 前言 二 議論文章的性質和數量的分析 三 女子教育問題 四 結論 第九章 康有為與孫中山在新加坡——論日本刺客事件 一 前言 二 日本「刺客」南來的情報來源及海峽殖民地政府的認知 三 海峽殖民地政府為何很快地「抓放」日本刺客? 四 英國政府對革命派和改革派的看法 第十章 孫中山在檳城的革命團體及其互動模式 一 檳城三大革命團體的成立 二 檳城三大革命團體的關係 三 辛亥革命史中的檳城革命團體 第十一章 同德書報社與孫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傳承 一 前言 二 孫中山與同德書報社 三 同德書報社的領導層 四 同德書報社與紀念孫中山的活動 五 結論:孫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傳承 第十二章 戰後新加坡社會變遷中的勞工運動 一 前言:勞資關係之基本理論 二 戰後工運發展的三個階段 三 勞工運動的後現代論述:浪漫劇的角色解讀 四 結論 ‧續編‧跨域知識分子——再發現南洋與中國 第十三章 南洋知識分子與晚清國家和社會——再發現辜鴻銘、李登輝和伍連德 一 前言 二 南洋知識分子與晚清國家和社會 三 晚清招攬人才政策和南洋知識分子回國的機緣 四 餘論 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 |
观点比较新颖,文笔流畅,通俗易懂。
追了很久,新书当然要力挺。
回转曲折,坎坷不平
比较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