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巴维尔·普鲁因斯基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译者:王永庆/李志 出版年: 2017-5-1 定价: CNY 12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俄罗斯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与发展译丛 ISBN: 9787516511565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主要讲述了苏-27飞机最早的T-10方案的研制历程和试验情况。以苏-27飞机的研制历程为主线,重点介绍了苏霍伊设计局的内部结构、人员组成、工作程序、研究方法、试验等;大量引用了当事人的回忆、设计局和军方文件,特别是直接参与飞机研制人员的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苏霍伊设计局、米高扬设计局以及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在竞争中研制的各种飞机方案、设计参数、风洞试验结果,并对各个方案的优劣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作者简介 · · · · · ·作者简介: 王永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 李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专业,硕士,曾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师、试飞工程师,现任培训师。 目录 · · · · · ·目录:绪论(1) 0.1苏联航空生产管理机构架构() 0.2苏联研制航空技术装备样机的顺序、设计工作特点() 0.3苏霍伊设计局历史简短回顾() 第1章多用途歼击机项目的启动(27) · · · · · ·() 目录: 绪论(1) 0.1苏联航空生产管理机构架构() 0.2苏联研制航空技术装备样机的顺序、设计工作特点() 0.3苏霍伊设计局历史简短回顾() 第1章多用途歼击机项目的启动(27) 1.1科学研究阶段远景前线歼击机战术技术任务书的制订() 1.2航空工业部参与远景前线歼击机的概念形成、预先方案研制阶段的战术技术任务书() 1.31969年至1971年苏霍伊设计局针对苏-27飞机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 1.41971年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做出决策——远景前线歼击机概念的变化() 1.5苏-27预先方案——远景前线歼击机的竞争结束() 1.61972年以苏-27为基础研制舰载机方案的科研工作() 第2章1972年至1974年技术方案详细设计工作(91) 2.1远景前线歼击机的新概念、详细设计阶段战术技术任务书的研究() 2.2政府决议的起草(1974年)() 第3章1972年至1974年初步设计前的方案研究(109) 3.1细化布局方案的设计工作() 3.2T-10-3布局方案(1971年至1972年)() 3.3T-10-4布局方案(1972年)() 3.41973年至1974年的组织和技术措施() 3.5T-10-5布局方案(1973年4月)() 3.6T-10-7布局方案(1973年至1974年)() 3.7紧凑型T-10-6布局方案(1974年)() 3.8苏-27A飞机(1974年5月)() 3.9T-10-10布局方案(1974年6月至7月)() 3.10T-10-11布局方案(1974年9月至10月)() 3.11T-10-12布局方案(1974年10月至11月)() 3.12阶段工作总结() 第4章1974年至1977年苏霍伊设计局对苏-27飞机的研制工作(155) 4.1苏-27飞机战术技术任务书、政府决议的起草和发布(1976年)() 4.2飞机批生产厂的选择() 4.3设计局发图所需顶层文件的准备和发放() 4.4T-10-8布局方案,开始发生产图(1974年至1975年)() 4.51975年至1976年期间的组织措施() 4.6T-10-9布局方案,发出T-10-1/-2生产图文件(1975年至1976年)() 4.7T-10-3/-4两架飞机生产文件的发放(1976年至1977年)() 第5章1972年至1978年苏霍伊设计局各阶段和各项目的研制工作(191) 5.1气动力() 5.2模型生产() 5.3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在苏-27研制中完成的科研和跟踪工作() 5.4强度() 5.5机体结构设计() 5.6起落架() 5.7新材料和新工艺() 5.8动力装置() 5.9AL-31F发动机(留里卡设计局)() 5.10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在AL-31F发动机研制工作中的科学跟踪() 5.11发动机调节系统() 5.12进气道和后机身的布局() 5.13作战生存力() 5.14供电系统() 5.15液压气动系统() 5.16飞行控制系统() 5.17电传操纵系统() 5.18自动控制系统() 5.19座舱盖和飞机应急救生系统() 5.20空气调节和生命保障系统() 5.21驾驶导航综合系统() 5.22驾驶导航综合系统PNK-10() 5.23批生产驾驶导航综合系统PNK-10、电传操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综合显示系统SEI-31的试制() 5.24导航综合设备KN-10() 5.25垂直和航向信息设备IK-VK-80-4() 5.26“乌龙”无线电近距导航和着陆系统() 5.27机载计算机“机动”() 5.28无线电自动罗盘ARK-22() 5.29高度-速度参数信息综合设备IK-VSP-10() 5.30大气信号系统SVS-2Z-2() 5.31信号告警系统SOS-2() 5.32无线电高度表“脉冲”RV-21() 5.33座舱布局、一体化指示系统() 5.34S-27火控系统() 5.35雷达瞄准系统RLPK-27() 5.36光电瞄准系统OEPS-27() 5.37头盔目标指示系统() 5.38机载计算机Ts-100() 5.39国籍识别系统() 5.40电子对抗系统() 5.41标准通信设备() 5.42导航设备() 5.43MRP-66、SO-72、馈线天线“流动”-NR-10() 5.44信号设备、飞行数据检测和记录() 5.45应急告警系统——SAS() 5.46通用告警系统“埃克蓝”() 5.47飞行参数记录仪“泰斯特”-UZ() 5.48大气数据机SOK-UBD() 5.49机载航电设备综合问题() 5.50作战使用和作战效率研究() 5.51国家航空系统研究院() 5.52武器() 5.53外挂武器装备() 5.54中距导弹K-27(E)() 5.55近距导弹K-14和K-73() 5.56航炮武器() 5.57武器管理系统() 5.58红外诱饵弹抛放装置APP-50() 5.59干扰弹PPI-50和PPR-50() 第6章试验批飞机的制造与飞行试验的开始(393) 6.1试验批飞机的制造(1976年至1979年)() 6.2T-10-1试验机飞行试验开始(1977年)() 6.3处于变化关头() 6.4苏-27飞机的实体模型评审委员会和草图方案评审(1977年)() 6.51978年至1983年期间苏-27试验机的飞行试验() 6.6调整批飞机T-10-5的试制和改装() 6.7T-10-5试验机的飞行试验() 第7章苏-27飞机技术描述(465) 7.1机体() 7.2T-10-3与T-10-4试验机的差别() 7.3T-10-5试验机机体结构特点() 7.4动力装置() 7.5T-10-3与T-10-4试验机动力装置差异() 7.6飞机上的通用设备() 7.7飞行控制系统() 7.8应急离机设备() 7.9T-10-3与T-10-4试验机上各系统与前面飞机的差别() 7.10机载无线电设备() 7.11武器() 附录(489) · · · · · · () |
上周培训老师推荐的
超喜欢 包装好看
近乎平淡的笔触
一种宝贵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