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繁旭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 出版年: 2012-11 页数: 300 定价: 3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传播·世界 ISBN: 9787542639172 内容简介 · · · · · ·《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旨在剖析中国公益组织与媒 体的互动关系。中国公益组织与媒体通过括跃的互动,形成一种基于媒体平台的公众表 达,对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产生影响。这一过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通道,在实践层面赋予民众以一定程度的公民权利,拓展底层社会空间, 每促进政府善治。由词,我们可以观察媒体转型与政治参与空间逐步开放的过程,并预见中国公民社会的可能与限制。 作者简介 · · · · · ·曾繁旭,1970年代末出生。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曾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开放时代》、《国际新闻界》、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台湾《新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兼任《南方人物周刊》资深编辑。曾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当访问学者。个人研究领域包括公共舆论、组织传播、CSR与传播等。 目录 · · · · · ·序言1导论1 表达的力量1 当中国的公益组织遇上媒体3 每个议题都是一场战争6 章节地图7 · · · · · ·() 序言1 导论1 表达的力量1 当中国的公益组织遇上媒体3 每个议题都是一场战争6 章节地图7 第一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提出 第一章 如何研究民意表达11 第一节 一个逐渐出现的表达空间11 第二节 文献路径与研究框架19 第三节 实证策略31 第二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运作 第二章 “保护青海藏羚羊”议题45 第一节 议题过程与角色力量分析45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媒体动员与框架争夺49 第三节 政治机会转变与媒体立场58 案例总结:错误表达与运动瓦解68 第三章 “反对金光集团APP云南毁林”议题70 第一节 “激进的外来者”71 第二节 发言之前的准备功夫73 第三节 精妙的策略过程77 案例总结:表达空间藏于权力缝隙之中97 第四章 “反对怒江建坝”议题100 第一节 中国的反坝行动与角色力量分析100 第二节 “反坝派”与“建坝派”的框架战争107 第三节 媒体使用谁的框架?123 案例总结:表达的政治机会131 第五章 “反对圆明园铺设防渗膜”议题134 第一节 被舆论喊停的国家项目134 第二节 汇聚起来的民间声音136 第三节 全线突破的媒体153 案例总结:如何让表达合法化?163 第三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主体 第六章 公益组织:低调做事VS大声发言167 第一节 公益组织的表达技术167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动力:我说故我在177 第七章 媒体:社会的喉舌?185 第一节 新闻常规与隐秘的表达185 第二节 媒体的动力:“社会喉舌”角色的出现193 第八章 目的与结果:从公共舆论到政策议程204 第一节 表达与回应206 第二节 公共议题的命运215 本章小结:大声说、耐心等223 第四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潜力与前景 第九章 媒体公民社会的形成227 第一节 表达的潜力228 第二节 表达的边界234 第十章 “双人舞”越跳越远?240 第一节 奇特的“双人舞”240 第二节 “双人舞”的形态及其前景245 第三节 不同的公共议题领域254 本章小结:转型国家的独特景观257 结语259 民意表达与社会治理转型259 公益组织的空间拓展262 传媒公共性的生长逻辑265 参考文献269 附录一:公益组织访谈名单287 附录二:公益组织访谈提纲290 附录三:媒体机构访谈名录294 附录四:媒体人员访谈提纲296 后记298 · · · · · · () |
很精彩,观点角度十分有趣
买来收藏有空就看看
开始看的很有意思
买来收藏有空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