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法] 阿兰·巴迪欧 等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法国哲学家论电影续编 译者:李洋 出版年: 2017 页数: 52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迷影丛书 ISBN: 9787564927271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从各种文献中精选出法国哲学家的电影文献25篇,包括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莫里斯·梅洛庞蒂、让·鲍德里亚、埃德加·莫兰、吉尔·德勒兹、雅克·德里达、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雅克·朗西埃、阿兰·巴迪欧、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贝尔纳·斯蒂格勒等,这些文章、短评、访谈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电影哲学的重要文献。 作者简介 · · · · · ·主编: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片人,主要研究电影理论与欧洲电影史,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本书作者: 米歇尔·福柯 罗兰·巴特 莫里斯·梅洛-庞蒂 让·鲍德里亚 埃德加·莫兰 居伊·德波 吉 尔·德勒兹 雅克·德里达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雅克·朗西埃 阿兰·巴迪欧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贝尔纳·斯蒂格勒 本书译者: 李洋、许珍、王继阳、缴蕊、俞盛宙、尉光吉、闵思嘉、方尔平、孟晖等 目录 · · · · · ·雅克·朗西埃—《电影的距离》(2011) —《被解放的观众》(2007) 阿兰·巴迪欧 —《我的哲学与电影》 (2010)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2003) · · · · · ·() 雅克·朗西埃 —《电影的距离》(2011) —《被解放的观众》(2007) 阿兰·巴迪欧 —《我的哲学与电影》 (2010)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2003) —《寓言的辩证法》(2003) 贝尔纳·斯蒂格勒 —《蒂蕾茜亚或时间的战争》(2004) —《电影的时间》(2001) —《意识犹如电影》(2001) 吉尔·德勒兹 —《脑即银幕》(1998) 雅克·德里达 —《电影及其幽灵》(1998)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电影的未来》(1995) —《论电影诱惑的两种变形》(1980) 让·鲍德里亚 —《影像的恶魔》(1987) —《现代启示录》(1981) —《历史:一部怀旧剧本》(1981) —《中国综合症》(1981) 居伊·德波 —《关于盗用电影的注释》(1990) —《我提前拒绝任何后续的放映》(1987) —《关于<景观社会>》(1974) —《对<景观社会>批评的反驳》(1973) —《在电影中反对电影》(1958) 保罗·维利里奥 —《电影并非我看,而是我飞》(1984) —《电影与失神》(1980) 罗兰·巴特 —《电影里的罗马人》(1957) —《贫民与无产阶级》(1957) —《令人同情的劳动者》(1957) —《嘉宝的脸》(1957) —《力量与潇洒》(1957) 埃德加·莫兰 —《梦幻与现实的复合体》(1956) —《明星的起源与蜕变》(1957) · · · · · · () |
非常满意
同时细微处又有真知灼见
一季一寂思年华,繁华落尽惹尘埃!
初中生最应该看的